红丝带网

劫后余生,我是怎样脱恐的?

  投稿人:昂哥

  年龄:33岁

  城市:烟台

  职业:项目经理

  ——文章来自网友投稿

  恐惧的感觉从未如此强烈,只因面对的是关乎生死的问题。

  尽管整个社会都在不断宣传感染了AIDS并不等于死亡,但谁“恐过”谁知道,那种“痛不欲生”的体验,相信没有几个人能禁得住的。

  我想把自己的切身经历写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以我为鉴。

  生存不易,生活更难……

  大家且行且珍惜……

  我是Clooney,男,32岁,因工作原因,需要经常出差陪客户,难免出入一些桃色场所。

  我知道这种事情肯定是不对的,我唯一能替自己开脱的理由是:毕竟是求人办事,毕竟有的客户喜欢,毕竟还要养家糊口……

劫后余生,我是怎样脱恐的?

  我有错,但今天并不想从道德制高点去评判这件事情。简单来说,我陪客户在湖南的一家洗浴场所休息,一位小J为我做了一次wtkj。

  第二天,当地还下起了毛毛细雨,我陪着客户又爬山又喝酒,好一顿折腾。晚上回酒店没多久,我的嗓子开始疼痛。

  到目前为止,我仍没有任何关于“艾滋病”的联想。恰恰相反,因为事情谈的差不多了,所以我还蛮得意的……

  然而,回程的高铁上无意间点开了一条有关艾滋病的资料,我被彻底“吓傻”了。

  不得不说,现在的大数据分析实在可怕,可能是我已经被钉上了某个“标签”,各类APP开始不间断的推送关于艾滋病的相关信息。

  从小到大,我一向是个比较理性的人,但看多了各种“耸人听闻”的新闻,我就沦陷了,陷入深深的回忆和自责中。开始不断强迫自己回忆前几天晚上的每一个细节,不断的依靠任何有利的信息说服自己,又不断的被各种杂乱无章的信息所惊吓,转而像无头苍蝇一样寻求更多的信息……

  我恐艾了,确切的来说,我严重恐艾了。


劫后余生,我是怎样脱恐的?


  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我想大家也了解的够多了,我认为最无奈的几点就是:窗口期、高危症状和感染机率。

  本来“感染艾滋病的恐惧”就很让人难受,但却偏偏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去检测排查。就像“死刑犯”不直接枪毙,而偏偏要一点点耗着,不断考验人的耐心和勇气,着实让人难受。

  再一个就是高危症状,或轻或重,或有或无,偏偏又和感冒上火有类似表现,既让人无端产生联想,却又不能完全排除没有联系。

  再一个就是感染机率,虽然我是工科出身,但也无法正视这个数字。每天像强迫症一样,不断把自己向小概率小样本里套,最终的“恐惧”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我联系上了恐艾知识局,老师劝慰我概率相当低,但仍需要检测。其实我也联系上了当地的疾控,也对我讲无大碍。

  通过恐艾知识局,我购买了自测试纸,可等待我的依然是未知。

  我已经不记得怎么度过那个漫长的6周了,还好,一切都好,检测没有问题。

  感谢上苍……


劫后余生,我是怎样脱恐的?


  最后,有这么几点经验分享给恐艾的朋友:

  1、越是紧张越要控制自己少用手机收集信息,不要看零散的信息,尤其是UC推送,头条推送。脱恐的话,建议通过专业渠道找专业的人,比如恐艾知识局。

  2、不要过度的恐惧症状,AIDS感染的症状一般没有特异性,症状不能判断感染了HIV。如果非要分析的话,要考虑是否有做过可能导致感冒,上火的事情。

  3、最稳妥的办法,尽量不要去情色场所或者YP,陌生人之间没那么多信任和责任。没有高危行为,就不可能感染艾滋病。

  4、不要乱加qq群或者微信群,一堆恐艾的人在一起,互相吓唬的可能性更大。

  5、艾滋病感染人数虽然逐年增加(疾控了解到的),在异性之间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危”,反而同性之间,尤其男同属于高危人群。在我咨询的几个疾控中心,来检测为阳的,男同占比约90%。如果仅仅算来检测的男同,也有惊人的10%,各位可参考。

  6、Kj等理论上是有可能的,但概率极低极低的,病毒足够量,且口腔和阴茎同时有伤口,条件同时满足是很难的。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