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感染艾滋病是怎样的经历?

马航 MH17 坠毁,机上有 108 名艾滋病专家。为他们默哀。

———————————————

大一时候曾去天津某防艾志愿者中心当过一段时间志愿者。

我们一起去的一共三个人,是整个志愿者中心里独有的几个没有得艾滋病的。

那个志愿者中心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天津某医院拒绝艾滋病患者就医赶上了 世界艾滋病日 被记者报道艾滋病自述艾滋病自述,事情弄的非常大。然后这个志愿者中心的负责人因为帮这个患者维权,被当时还是副总理的李克强接见了。我们去得时候正是各大媒体轮流采访的时候。

央视、凤凰卫视都来过,北广的团队。除了主持人尴尬的和我们表现热情之外,其他人连装都没有装,从不正眼看我们、永远离我们两米之外。沙发是不敢坐的,一次性杯子倒了热水给他们,直到走也没有喝一口。

艾滋病自述_伍修权将军自述/将军自述丛书_已婚男艾滋病人的自述

遇到这种情况,我也自然不会告诉他们我不是患者来自讨没趣。我只是装作没看出他们的反感偶尔不经意的碰他们一下。 他们惊恐的眼神让我到现在依旧记忆犹新。而这种眼神应该是患者见到最多的眼神吧。

这期间南开大学邀请这个负责人去作了一场关于防艾的演讲。前半场气氛非常好,到了后半场他说了一句:“南开大学在校生目前就有患者。”南开那边的负责人当场翻脸,演讲停止,所有拍摄设备关闭。这种“不健康”的消息最终没有传出那个小教室。

后来我一直觉得这件事很可笑,主动邀请我们进行的 防艾 讲座,却因为得知身边有患者而中止。南开所谓防艾就是让患者离自己越远越好吧。他们为了得到一些虚伪的名声,还真是冒着生命危险接待我们,真不容易。

世界艾滋病日前后,高大上的活动非常多。一个个明星带着红丝带在闪光灯下抱着得了艾滋病的小孩展现着自己的博爱。每天为防艾工作奔波的人只敢带着鸭舌帽上台领个奖就匆匆离开。台下的人过了那天,一年都不会再接触到艾滋这个词。

作为一个“正常人”,你认为你离艾滋病患者有多远呢?

事实就是,基本上每个大学都有感染者。每天跟你一起挤地铁的时候,你身边就可能会有患者。

日常的接触并不会让你感染,但是有几个人可以接受呢?

防艾宣传任重道远。

每天来咨询或检查的人,几乎都是男同性恋。这并不是说明男同性恋是艾滋病的主要感染群体。而是同性恋者在发现自己得病后会主动寻求帮助以及成为一个志愿者去帮助别人。其他患者,则会默默承受,接着去伤害自己或者伤害别人。

如果有还没做过咨询的感染者看到这个答案以后一定要去一次附近的艾滋病的志愿者中心。那里人会告诉你正确的治疗方式、和周围人的相处方式、患病之后如何保护自己的性伴侣。

已婚男艾滋病人的自述_艾滋病自述_伍修权将军自述/将军自述丛书

咨询的人里来过一对儿这样的男同情侣,两人都有 40 岁。男一是阳性,男二阴性但是有很严重的心脏病。为了和男一继续交往,男二几乎成为专业的防艾工作者。他知道各种防传染的方式以及阻断方式。在一起近十年,男二依旧是阴性。

他说,男一有没有艾滋病但至少男一能活十几年,而他的心脏病让死亡随时可能到来。

———————————————

以下为一个小广告:

建国后的第一批男同性恋者正在死去。

伍修权将军自述/将军自述丛书_已婚男艾滋病人的自述_艾滋病自述

他们历经文革,同性恋者的身份让他们对性别这个问题有着更独特的观点。

他们的一生经历就是中国建国后的性别发展史。而这方面的历史目前暂时是空白的。

这批人死去后,这些历史将不复存在。

而它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

我想在这段历史消亡前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做一个自述史形式的记录片出来。

艾滋病自述_伍修权将军自述/将军自述丛书_已婚男艾滋病人的自述

我有过志愿者经历,找到一定数量的值得采访的人比较容易做到,在电影学院拉一个专业的纪录片团队出来也不难,甚至推广平台也能找到一部分。

除了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情怀之外,自述史形式的纪录片是能够赚到钱的。

当然要是什么都不差也不至于啰嗦这么多。

目前状态就差钱……

这笔钱用来支付纪录片团队的设备租赁、车旅、人工费用。

有意合作或者愿意投资的个人或者公司可以私信我。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