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的消息,北京大学教授邓宏魁新发现了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新技术,即通过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艾滋病,亦可用于治疗白血病和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这项新的研究是由邓宏魁研究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陈虎研究组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吴昊研究组合作完成的,并在著名的医学杂志《新英格兰》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目为《利用CRISPR基因编辑的成体造血干细胞在患有艾滋病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长期重建》,这项研究标志着全球首例通过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艾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案例由我国科学家完成了。
长久以来,艾滋病成为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不仅造成了公共卫生问题,还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艾滋病甚至成为了一个谈之色变的话题。人体在感染上艾滋病以后,病毒会识别并摧毁人体的T细胞,从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削弱了抵抗病毒感染和癌症的防御能力,艾滋病患者多死于严重感染和癌症。HIV病毒是如何识别出T细胞的呢?病毒没有长眼睛,它是看不到的,而是通过T细胞表面上的特异性受体。这种主要受体CCR5在1996年被科学家发现,其中邓宏魁教授就是主要的发现者之一,HIV病毒表面的某种蛋白质与CD4阳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在CCR5的帮助下,来实现对免疫系统的破坏。
在随后的研究中,科学家从CCR5的研究入手。在2007年柏林的一个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的病人,接受了具有CCR5突变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通过这项技术治疗后,这位名叫蒂莫西·布朗实现了功能性治愈。2019年伦敦一位艾滋病人同样也实现了治愈,这表明此前柏林病人的治愈并非是个例。邓宏魁研究组认为,通过基本编辑敲除成体造成干细胞上CCR5基因,然后再将编辑后的细胞移植到艾滋病患者体内有可能成为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的新策略。
研究组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在成体造血干细胞上敲除CCR5基因,结合已经在临床上成熟应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将编辑后的细胞移植给患者。该策略基本没有风险,编辑成体细胞,不会遗传给后代,是理想的治疗艾滋病的策略。造血干细胞在患者体内增殖、分化,最终可以形成能够抵御HIV病毒感染的免疫细胞。
据报道,2017年至2019年9月,邓宏魁研究组展开了长达两年多的临床试验,采集白血病合并艾滋病患者动员后的外周血,从而获得了CD34阳性的造血干细胞并对其进行了基因编辑,然后与阴性细胞共同回输到患者体内。经过移植前后的对比观察,患者的白血病得到了有效缓解,而移植前CD34+细胞上的CCR5基因敲除效率达到了17.8%。该名患者停止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以后,研究组进行了19个月的观察,发现基因编辑效果在血液细胞中非常稳定,CD4细胞中的CCR5基因编辑效率有明显上升,CCR5基因编辑的T细胞表现出一定程度抵御HIV感染的能力。
长达多年的研究,让邓宏魁研究组看到了基因编辑造血干细胞在未来的前景,也证明了这项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未来将会进一步深入研究,优化基因编辑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降低脱靶率,实现100%的敲除效率。这次的研究成果让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艾滋病的治疗方案上多一项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