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艾滋病科普:艾滋病通过“医疗风险”传播的可能性有多大?

  “人非神仙,孰能无病。”

  作为芸芸凡人,没得金刚不坏的体魄,生活中大概都会遇到一些“小灾小病”。尤其是在居住环境恶化,生活节奏紧张的今天,医院或者诊所更是成了“熙熙攘攘”的所在。

  检查、打针、输液……一套流程下来,有人就开始嘀咕了,会不会因为检查或者治疗用到的医疗器械没有消毒,结果被上一位HIV携带者传染上艾滋病呢?

  那么问题来了,艾滋病通过“医疗风险”传播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当前,在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为主。

  作为艾滋病的病原体,HIV病毒广泛存在于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淋巴液、羊水、伤口渗出液中,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病毒含量最高。唾液、尿液中可检出微量病毒,但一般认为病毒数量太少,无法构成传播。


艾滋病科普:艾滋病通过“医疗风险”传播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般来讲,没有高危行为,日常起居、人际交往并不会传播HIV,但对于某些“医疗风险”人们还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有这么一组数据:每年全球由于非安全注射导致2250万人感染乙型肝炎,270万人感染丙肝,8.9万人感染艾滋病。因“非安全注射”导致130万人提早死亡,其中我国占比约30%,大概40万人。

  2017年1月26日,因浙江中医院一名技术人员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操作规程,使用吸管造成交叉污染,导致部分治疗者感染艾滋病病毒,已确诊5例。

  2018年12月26日,美国新泽西州卫生部门官员表示,由于清洁机器和药物注射器具管理出现缺失,新泽西州的一家名为“健康+”(HealthPlus)的外科医疗中心由2018年1月至9月7日接受诊治的逾三千名病人,可能会染上HIV、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

  与此同时,不规范的操作或者防护不当也会导致医护人员存在HIV职业暴露的风险。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4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4年底美国已证实有59名医务人员因血源性暴露而感染HIV,其中由于医疗锐器伤引起的48人,另有139人被怀疑是由于被污染的锐器伤后感染HIV。


艾滋病科普:艾滋病通过“医疗风险”传播的可能性有多大?


  其他的,医疗行为中输入“潜在风险”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比如因技术问题检测不出来实际上已经被“HIV感染”的血液,再比如采供血过程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等,也可能导致HIV的传播。

  以2018年全国艾滋病疫情报告举例,第一季度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通过既往输血及使用血制品传播9例,通过既往采血浆传播6例。

  医疗行为并不能做到绝对安全,因为确实有“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各级医院对于医院内外的消毒管理都会极其重视,会安排专人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对医疗器械和手术室进行严格消毒,因此HIV通过医疗行为传播的可能性并不大,而且完全能做到可控。


艾滋病科普:艾滋病通过“医疗风险”传播的可能性有多大?


  另外,常见疾病的检查和诊断现在多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采血、压舌板等),不涉及病患之间的血液和体液交换(无创口、无体液接触),基本没有传播HIV的风险。

  如果“患者”需要进一步的检测(口腔器械、软式内镜等)或者有创口的治疗(洗牙、外科手术等),医护人员如能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中清洗消毒及灭菌管理规范的规定对医疗器械和手术室进行严格清洗、灭菌、消毒,也可以避免HIV传播的可能。

  总的来说,医院严格执行消毒管理规定,艾滋病通过“医疗风险”传播的可能性还是很低的。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