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不歧视艾滋病是为了不让患者隐藏自己,导致别人患病,但其实心里还是惧怕,对吗?

并不是这样的,歧视艾滋病人对于全社会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并没有太多好处。

当前阶段,随着人们对艾滋病了解的深入,从学术界到医学界再到国家层面,人们已经普遍达成了共识: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

肯定有人会说:不知道谁是艾滋病,传染给我了怎么办?

事实上,作为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已经非常明确了,主要包括:经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经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文身等);经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除了上面说的特定“高危行为”,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包括与艾滋病患者一起就餐、共用餐具、共用水源、共乘交通工具、共用房间、共用浴缸、共用马桶、共用洗脸池或其他卫生设施(牙刷、剔须刀除外)、共用电话、电脑以及其他办公设备,一起游泳或沐浴、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近距离交谈,打喷嚏、咳嗽或经唾液污染、蚊虫叮咬等等均不会传播艾滋病。

科研人员对艾滋病做过大量的研究,至今没有证据证明,艾滋病能通过空气、水、食物、土壤、人与人之间的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

作为普通人,大家恐惧艾滋病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要预防艾滋病,远离艾滋病仍然需要借鉴科学的方式方法。

其实不止是我国,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也都在大力宣传对艾滋病患者“零歧视”。现代社会普遍宣传的“不要歧视艾滋病人”,这不仅仅是政治正确,同时也是“科学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之一。

歧视艾滋病患者会带来那些严重后果?

1、歧视艾滋病患者不符合“人权至上”的现代价值观,人们的敌人是艾滋病,而不是艾滋病患者;

2、歧视会导致艾滋病患者陷入焦虑绝望,艾滋病人丧失了自尊心和悲观厌世会导致严重社会问题;

3、歧视会导致艾滋病传播进一步“隐蔽”,艾滋病悄无声息的传播导致预防和治疗工作难以开展;

4、歧视会导致“高危人群”和艾滋病人接受检测和治疗的意愿大大降低,进一步会增加传播风险;

5、歧视还会导致艾滋病患者的家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进一步会加剧社会矛盾,造成社会不安定;

不歧视艾滋病患者有什么好处?

全社会对艾滋病患者多一份包容和关爱,不仅是在帮助艾滋病人,同时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难点并不是“如何治疗艾滋病”,而是“如何发现艾滋病患者”和“如何让艾滋病患者接受系统的治疗”。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艾滋病患者只要及时发现并确诊,并积极的与医护人员合作并接受治疗都可以到达很好的治疗效果。

开展艾滋病治疗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生命,通过治疗艾滋病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将会大大降低,进一步会大大降低患者对外的传播风险。

最新的研究显示,如艾滋病患者体内病毒载量检测不出,意味着其对外没有传染性(U=U,Undetectable equals Untransmittable)。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为艾滋病患者营造一个相对“友善、宽松、理解”的社会环境,帮助TA们自强自爱,不抛弃,不放弃,积极的面对未来,鼓起生活的勇气。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让“艾滋病患者”勇敢的站出来,及时的确诊,及时的开展治疗。

有一天艾滋病患者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了,人们就能够全面遏止艾滋病的传播与蔓延。

更多艾滋病健康问题,欢迎关注公众号《恐艾知识局》


网站文章底部引流图.jpg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