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19年前,那个被黑人男友传染上艾滋病的女大学生,后来怎么样了?

2006年,一本名为《艾滋女生日记》的书正式问世,书的作者名叫朱力亚,这本书记录的就是她自己的故事。

朱力亚也是我国艾滋病群体中,唯一有勇气公开自己病情的在校女大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朱力亚说:

“我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大学生,不要重走自己的路,我希望自己成为一面镜子,让迷途者警醒。”

此时距离朱力亚患上艾滋病刚过去两年时间,她的人生也从至暗时刻慢慢走向光明,她终于敢于鼓起勇气公开自己的病情并愿意配合治疗。

那么,身为大学生的朱力亚,是如何不幸被传染上艾滋病的呢?后来的她又过上了怎样的生活呢?

1:

1982年,朱力亚出生在西安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她的父亲不认识几个字,但职业在当时却很吃香,是一名司机。

朱亚力的母亲则不然,她是一位高中毕业生,在那个年代属于文化人了。因为接受文化程度的不对等,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女方父母的反对。

但朱力亚的母亲是一位很有主见的女子,她和朱力亚的父亲是自由恋爱,哪怕不被父母祝福,她和坚定地和对方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后来提及父母的婚姻时,朱力亚直言:“我觉得我的妈妈很伟大,他们是自由恋爱,虽然日子不宽裕,但是很幸福!”

朱力亚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许多欢乐,父母也将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他们将朱力亚送到了当地比较好的学校,让她尽可能地接受到最好的教育。

因为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和对自己的期待,懂事的朱力亚在学习上很用功,并考入了湖北荆州的一所中专,主修英语。

读中专期间,朱力亚在学习上依然很拼命,三年后,成绩优秀的她被保送到大学,父母也为女儿感到骄傲和自豪。

到了大学的朱力亚,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总是积极地参加校内的各种社团活动,同时还有意去接触校内的留学生。

机缘巧合下,一位来自非洲的留学生走进了朱力亚的生活,对方名叫马浪,来自非洲的巴哈马。

他们是在课外兴趣小组认识的,马浪的幽默风趣很快就引起了朱力亚的注意,同样,朱力亚的活泼可爱也让马浪印象深刻。

最初他们只是以校友的身份相处,尤其是马浪,他表现得很主动,经常约朱李亚一起学习或者探讨学术问题。

朱力亚觉得这是很好的锻炼自己英语口语的机会,所以从未拒绝过马浪的邀请,在日渐接触中,爱情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2:

因为朱力亚比较矜持,表白的事情就落在了马浪身上,虽然朱力亚也爱上了马浪,但毕竟他们是两个国度,朱力亚有些犹豫,甚至有点抗拒。

面对朱力亚的顾忌,马浪并没有丧失信心,他决定用真诚和行动来征服朱力亚。在之后的日子里,马浪总是尽可能地给朱力亚制造惊喜,将自己的爱化成了行动。

最终,朱力亚被马浪征服了,接受了他的告白,他们成为了校园众多情侣中的一对,但这段恋情却遭到了许多质疑声。

朱力亚的父母听说女儿交了黑人男友时,第一时间打电话过来,希望她能分手,毕竟非洲太遥远,父母生怕女儿受委屈或者被欺骗。

室友也如此,她们几乎同时候投了反对票,理由是,黑人虽然热情、开朗,但大多数比较花心,经常诱骗中国女大学学生。

但朱力亚遗传了母亲对爱情的执着,从小就乖巧的她,这一次为了爱情甘愿叛逆,她甚至觉得哪怕是飞蛾扑火,自己也愿意。

爱情就是拥有这样的魔力,它可以让一个很理智的女孩子,彻底沉沦。就这样,朱力亚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坚定地和马浪走在一起。

恋爱期间的马浪,满足了朱力亚对爱情的所有幻想,他会经常给她制造浪漫和惊喜,还会在深夜陪她一起压马路,一起看日出日落。

情到浓处,朱力亚也将自己交给了马浪,在朱力亚看来,她和马浪一定会像父母那样,毕业后就走进婚姻的殿堂,她甚至还幻想着他们的婚礼。

理想都是美好的,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就在朱力亚还沉浸在爱情的美好中时,马浪却突然消失了。

朱力亚一直安慰自己说,可能马浪家里有事,他连夜回国了,也可能他手机没电了…..那一夜,她是在担心和煎熬中度过的。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朱力亚想着去找马浪的朋友问问情况,可同学却通知她,校领导要她去办公室。

在校领导办公室,朱力亚得到了马浪的消息,但这个消息却将她推向了深渊。

3:

当时办公室内除了校领导外,还有校医,他们告诉朱力亚,马浪被查出患有艾滋病已经被遣送回国了。

听到“艾滋病”这三个字,朱力亚只觉得眼前发黑,脑袋“嗡”的一声。紧接着,老师又小心地问她:“你们有没有发生身体上的关系!

朱力亚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但眼泪还是犹如断线的珍珠一般划下,虽然她选择了沉默,但老师们已经知道答案。

但朱李亚还抱有一丝幻想,也许自己不会被感染,可检查结果让她失望了,她成为了艾滋病患者。

命运的突转,让朱力亚有种深深的无力和绝望感,她把自己关在出租屋,拉上了黑色的窗帘,整个屋子没有一丝光亮。

她就那样坐着、坐着、一直坐着,她没有哭也没有感到深深的痛苦,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整个人好像被掏空了一样。

有那么一瞬间,朱力亚似乎嗅到了死亡的味道,仿佛除了那个门,世间的一切都和自己无关了。

消沉了几天后,朱力亚决定走出家门,可当她走进校园后,却感受到了同学们深深的敌意,曾经要好的几个朋友也有意地避开她。

朱力亚感觉所有人都在用鄙视和轻蔑的眼光看自己,可是她无力去反抗,她不但丢了爱情还丢了健康的身体。

而接下来的路到底要如何走,也成了困扰朱力亚的难题,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她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如果去治疗,家里也承担不起那昂贵的医疗费。

孤独、恐惧紧紧地表包围着朱力亚,挣扎了很久,她决定暂时告别校园回到父母身边。

4:

起初,朱力亚并没有告诉父母自己患上艾滋病的事情,但她消沉的情绪还是引起了父母的注意。

父母尝试着询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朱力亚就是摇头,到了冬天,朱力亚感觉浑身无力又间接性高烧,她突然感到害怕,这才决定向父母坦白。

看着泪水涟涟的女儿,父母收回了即将出口的责备的话语,他们抱着朱力亚,安慰她说:“人生很长,我们好好配合治疗,一定可以战胜艾滋病的!”

父母的宽容和鼓励,给朱力亚带来了莫大的信心,同时,她做了一个决定,与其逃避不如走出去,走进艾滋病患者的群体。

朱力亚告别父母,孤身来到了素有“艾滋病村”之称的文楼村。当初,文楼村的村民因为卖血,导致全村人几乎都患上了艾滋病。

让朱力亚意外的是,村民们虽然大多都是艾滋病患者,但他们却没有悲观和失望,反而都在努力、乐观地活着。

村民告诉朱力亚,起初也很绝望,但转念一想,人生就这么几十年,还不如珍惜每一天,他们朴实的话语,深深地感染了朱力亚。

是啊,既然已经中招,与其等着死亡,不如和病魔做斗争。从文楼村回来后,朱力亚听从父母的建议,主动配合治疗。

朱力亚还做了一个决定,她决定在社交平台上书写下自己的经历,并记录自己和病魔抗争的过程,后来这些内容被整理成书,名字就叫《艾滋女生日记》。

在朱力亚看来,与其躲躲藏藏,不如大方去面对,她希望通过这本书,给同样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带去希望和力量,也希望世人不要用“有色”目光去看待这个群体。

5:

身为我国首位有勇气公开自己病情的在校女大学生,朱力亚曾备受关注,但后来她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息了。

有人说,虽然朱力亚积极、乐观地和病魔斗争,但还是被艾滋病夺走了生命,也有人说,朱力亚还在人生并找到了心爱的伴侣,组建了家庭,虽然没有孩子,但婚姻生活依然很幸福。

我们当然希望后者是真的,这样一个热爱生命的女孩子,不应该过早地离开人世。不过,朱力亚的宽容和大度着实让人佩服。

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主持人曾问朱力亚:“你狠不狠马浪?”朱力亚坚定地说:“我不恨他,因为我们是真心相爱,我相信他不是故意伤害我的!”

感染艾滋病是朱力亚的不幸,但她的爱情却是纯粹的,但还是希望所有女生,在恋爱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要因为一时的心动,葬送了一生的幸福。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