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如何避免“阳康”后二次感染?专家:这些高危人群要当心

记者焦守广王小蒙

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023年3月23日降至3575。如何避免“阳康”后二次感染?专家提醒,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高危人群。同时,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大大提升了救治效率,及早应用有改善预后证据的新冠治疗药物,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绝对人数。

关注高危人群,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新冠病毒感染可累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全身。统计结果表示,这种多器官受损的情况在女性和中年人中更常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需警惕新冠后遗症,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规避发生后遗症风险。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大于65岁,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以及免疫功能缺陷患者、肥胖(体质指数≥30),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重度吸烟者等都属于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

这些人群进展为重症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数倍,病死率也因此大幅提升。卢洪洲教授建议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一旦感染,患者应遵医嘱,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董亮接受采访。

“2022年12月以来,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大大提升了救治效率,及早应用有改善预后证据的新冠治疗药物,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绝对人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山东省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董亮说,在我国新冠诊疗方案中多次推荐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在早期尤其是48小时使用,会产生非常好的抗病毒效果,减轻症状同时防止重症出现。目前,抗病毒药物的储备是充足的。

新冠防控关口前移,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作用

新冠病毒基层诊疗方案中,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药通过直接抑制病毒复制来清除或抑制病毒,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最终降低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它的特点是口服,比较方便,在医院、社区、诊所、门诊都可以使用。

“要实现防控关口前移,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作用,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村地区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控。”董亮表示,县域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中做了很大一部分工作,经过了数轮的培训,再加上“实战”以后,对于新冠的早发现和早诊断、早治疗,已经非常有经验了。

董亮建议,门急诊首先要使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并实行基层首诊,符合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新冠感染患者,五天内能够使用到小分子抗病毒药物进行救治,阻止病毒复制、预防和减少重症病例发生。

另外,就是生活中依旧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聚集。“减少聚集和做好个人防护,大家一定不要妖魔化它,任何时候,如果有相应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我们都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聚集。”董亮表示,我们要相信科学,科学就是有效的疫苗接种,用有效的手段切断传播途径,提供有效的治疗药物,从而确保我们在疫情期间,保证高危人群的身体健康,让生活尽早回归到正常的状态。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