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关于艾滋病的8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近日,媒体报道了一个四川小伙的“奇闻”。谢鹏应聘考试成绩第一,但因入职体检中查出HIV-1抗体阳性,被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于是,谢鹏以隐私侵权为由,将相关医院、疾控中心告上法庭。

第五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数据指出:最近几年,我国每年报告新发现HIV感染者均超过10万例。至2018年6月30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人和感染者超过82万人。其中性传播占93.1%。

一直以来,我们谈“艾”色变,因为陌生,所以恐惧。是不是以为感染HIV就是艾滋病患者了?是不是以为一旦感染艾滋病毒,剩下的日子就不多了?

其实不然!这些误区,很少有人知道,你中招了吗?

误区1

感染HIV病毒就是患艾滋病

HIV即艾滋病毒,而艾滋病指的是艾滋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人体在在感染艾滋病毒2-10年甚至更久后,因为免疫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才会发展为艾滋病,出现感染、肿瘤等体征。

误区2

蚊虫叮咬会传播HIV

艾滋病的传播只有三条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脱离人体的艾滋病毒很脆弱,因此以下日常行为不会传染HIV:握手、拥抱、亲吻等礼节性接触;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浴池、公共汽车等;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

误区3

安全套防不住HIV

实验证明,男用乳胶安全套对艾滋病毒及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防护率达85%以上。质量好、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套,完全可以有效隔绝病毒、大幅降低性行为的危险性。

误区4

双方都是HIV携带者性生活安全

如果双方都是HIV病毒携带者,那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有无保护的性行为了。艾滋病病毒变异性很强,病毒与病毒之间如果发生重组,可能会带来更大危害。

误区5

HIV感染者不能要孩子

研究表明,有效的干预措施能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低到5%以下。在部分发达国家,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降至2%以下。感染HIV的孕妇如果与医生积极配合,采用正确的药物和治疗,可以帮助胎儿抵御HIV,有效降低病毒的传递。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用母乳哺育可能会将HIV传染给孩子。

误区6

一旦感染艾滋病毒,剩下的日子就不多了

不同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潜伏期不同。有些可能会在短短数月内发病,而有些人却能携带HIV生活数十年,甚至达到预期寿命。谨遵医嘱,坚持有效治疗,就可以延缓发病时间,有效延长感染者寿命。

误区7

同性恋=艾滋病

艾滋病确实在部分男男同性恋中较为流行,原因是男男性行为的特性更易导致黏膜破损和病毒传播。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同性恋本身与艾滋病传播井无关联。而对同性恋的过分恐惧和排斥反而会加大同性恋者的隐蔽性,增加防治艾滋病的难度。

误区8

高危行为后没办法预防感染艾滋病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从“经过黏膜、创伤等处进入人体血液” ,到“构成HIV传染" ,需要经过7个进程,中止这7个进程中的某一步,就能防止构成HIV传染。

凡是接触了HIV感染者的血液、生殖道分泌物或与其共用注射器、针头等的人员,应尽早预防用药。目前,有效的阻断时机应为高危行为后72小时,越早越好。当然,别把阻断药当"事后避孕药”。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