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猪场两大高发病毒性疾病猪蓝耳病和猪瘟的鉴别及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俗称“蓝耳病”) 和猪瘟呈全球流行趋势,严重危害养猪业,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在实际养殖中两种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使得猪病的防治和诊断愈发困难。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情况、发病机理、临诊症状进行阐述这两种疾病:

1 猪蓝耳病、猪瘟的概况

1.1 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曾被称为“猪瘟疫”、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神秘猪病”等,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对繁殖母猪和断奶仔猪的危害特别大,在没有继发感染时,猪群无临床症状,一旦侵入猪群发病时,呈爆发性;其发病迅猛,带来的损失较大,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1.2 猪瘟

猪瘟,即民间俗称的“烂肠瘟”,又被称为猪霍乱,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和微血管壁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死和坏死等变化特征;也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2 病原

2.1 猪蓝耳病的病原

猪蓝耳病是由于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该病毒是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一员。病毒呈卵圆形,有囊膜,直径在40 nm~50 nm 之间,表面有突起,大小约5 nm,是RNA 病毒,单股正链,没有血凝活性,不能凝集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类的红细胞。病毒对外界环境有相对较弱的抵抗力,当pH 小于5 或大于7 时,只有5%的感染力,在pH 为6.0时活性最佳。4℃可以存活30 d,37℃能够存活18 h,56℃需要15 min 能将其灭活。该病毒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和有机溶剂的抵抗力也较差。

2.2 猪瘟的病原

猪瘟的病原是瘟病毒,该病毒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一员,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交叉性。病毒粒子约为38 nm~44 nm,呈圆形,有包膜,是RNA 病毒,单股正链。病毒对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对化学消毒剂、温度、紫外线等的抵抗力较顽强。该病毒不具有血凝性,不能凝集红血球。

3 流行病学

3.1 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

猪蓝耳病大多不会大规模暴发,常呈地方流行性,因为此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以感染所有品种的猪,不分年龄和用途。持续感染是猪蓝耳病流行病学最重要的特征,此病毒感染后可在猪体内长久存在。最易感猪为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传染源是患病猪和带毒猪,传播途径是经空气传播、接触交叉感染、交配繁殖感染,也可通过血胎屏障垂直传播。感染病毒后2~14 周,感染猪便可排毒,将病毒散播给其他易感猪。

3.2 猪瘟的流行病学

猪瘟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可感染各种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包括野猪。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病母猪也可垂直传播给仔猪,产下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猪等。

4 发病机理

4.1 猪蓝耳病的发病机理

易感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后,病毒首先侵害肺脏并造成损伤,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增殖,形成间质性肺炎,约一周时间病毒就可在整个肺尖叶增殖,造成巨噬细胞破裂,死亡,使淋巴组织衰竭,肺泡壁变厚,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使感染猪继发或并发其他疾病。

4.2 猪瘟的发病机理

猪瘟病毒感染易感猪后,首先入侵的是扁桃体,最终使机体免疫系统瘫痪。病毒首先在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内大量增殖,依次侵害附近淋巴结,周围淋巴网状组织,然后通过体循环和

肺循环,在中枢免疫系统骨髓、脾及周围淋巴组织内大量增殖,最后侵入实质性器官。最终

造成机体免疫力降低,继发或并发其他疾病。

5 临诊症状

5.1 猪蓝耳病的临诊症状

根据感染猪的发病程度,临床上通常分为急性、慢性和亚临诊型三种类型。

急性型发病猪病死率较高,仔猪食欲变少或停止,高热,体温40℃以上,腹泻,呼吸困难,偶尔呈腹式呼吸;肥育猪和生长猪临床症状较轻;母猪感染后常发生流产、早产,产木乃伊胎和弱仔;种公猪感染后,病死率较低,影响精液品质。

慢性型在规模化猪场时常出现,主要症状为猪群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免疫功能降低,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

亚临诊型感染猪通常不发病,为持续性感染,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

5.2 猪瘟的临诊症状

根据感染猪的临床症状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温和型四种类型。

【最急性型】常无任何症状多发生急性败血性休克突然死亡,此情况出现在此病初发地区和流行初期。

【急性型】病猪发热,体温升高,在40 ℃~42 ℃之间,精神萎靡,食欲降低,结膜发炎,流脓性鼻液。在初期发生便秘,后期腹泻。发病猪的耳后根、鼻端、四肢内侧及腹部的皮肤及唇内、齿龈、肛门等处黏膜有出血点,呈针尖状,用力按压出血点不退色。仔猪通常表现为神经症状,出现转圈、强直、呈游泳状等典型症状。

【慢性型】病程长达21~30天,症状与急性相似,体温先升高后下降,然后又升高,病猪日渐消瘦衰竭,毛发粗乱,贫血,消瘦,便秘与腹泻交替、行走摇晃,后躯无力,站立困难,而后死亡;病程相对较前者长,死亡率极高。

【温和型又称非典型】通常是断奶后的仔猪和架子猪表现为此型,食欲不定,体温升高至40℃左右,发病不典型,病情轻微,时间较长。

6防治措施

6.1猪瘟防治

猪瘟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传染病,常给养猪业造成毁灭性损失。预防猪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猪瘟疫苗。

免疫程序

a、种公猪:春秋两季各注射一次,4~6头份/只。

b、种母猪:在母猪空怀期即在仔猪断奶后,母猪发情前注射,4~6头份/只。

c、新生仔猪:仔猪常免疫2~3次。

(1)第一次免疫在20~25日龄注射,1头份/只,或采用超前免疫(零时免疫),即仔猪刚出生后未哺乳前注射,1头份/只,1~1.5小时后再进行哺乳。

(2)第二次免疫在仔猪断奶后第二天注射,2头份/只。

(3)第三次免疫在仔猪60~70日龄注射,3头份/只。

d、紧急治疗紧急接种疫苗:根据猪重大小、种用情况,选用适当的疫苗和用量:一般10-15公斤小猪疫苗用量为15-20头份/头,疫苗佐剂量不少于6毫升;怀孕母猪控制在3头份/头,不能超量;空怀母猪5头份/头;

6.2蓝耳病防治

a.注射猪蓝耳病疫苗进行预防

b,注意定期净化:拌料泰妙菌素、替米考星等,注意猪群保健。

c、发病治疗:蓝耳治疗方案,全群用进口泰万菌素加黄连解毒散拌料十天,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