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宫颈糜烂,离宫颈癌有多远

9个月前,郭女士发现白带有些发黄,量也比平时多,恰巧某门诊提供免费检查,医生粗粗检查她的阴道后,即说是宫颈糜烂和宫颈炎,有致癌的高危险性。郭女士听了很害怕,求医心切的她做了激光手术,而术前未行细胞学检查。

手术后3个月复查,恢复不佳,该院医生嘱咐她2个月后再行激光治疗。第二次激光手术后3个月,因为工作调动,她所在的地方离医院很远,就没有再去复诊。

宫颈糜烂一词始于1850年,因为看到宫颈发红像皮肤湿疹、糜烂一样,于是就这么叫起来,并沿用至今。很多女性之所以会对宫颈糜烂如此恐惧,很大程度上是被糜烂两个字吓坏了。

糜烂的病理学概念是指“表面上皮的脱落、溃疡”。如某些因素导致覆在宫颈表面的上皮脱落,它只是病变过程中的一个短暂阶段。而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实际上是柱状上皮生长替代鳞状上皮,属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并非宫颈糜烂。柱状上皮很薄,像一层红色的塑料薄膜,使得下面的血管容易暴露而呈红色,所以看起来像是溃烂。“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与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属生理变化,不是病理改变。

糜烂样改变只是一个临床征象,它可能是生理性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也可能是病理性的改变,如某些感染、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的早期表现。

单凭目测的糜烂样改变就进行治疗是不正确的。因为大多数糜烂样改变只是一种生理现象,受治的妇女可能并无疾病,此时治疗会带来身心负担与经济损失;不分病情滥用治疗手段,真正病因不去除,即便做了激光手术,仍可复发,同时还会掩盖原来的病情,延误治疗;不做宫颈细胞学筛查即行治疗,可能遗漏宫颈癌或癌前病变,这对患病妇女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对发现的宫颈糜烂样改变,应根据是否有临床症状以及分泌物和相关检查结果,区分病理性和生理性。病理性的应根据不同的疾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没有症状的生理性改变者,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须排除感染以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少数生理性改变者可能会出现白带增多或性交后出血等症状,可以选用物理治疗,比如激光疗法、微波疗法、聚焦超声治疗技术、冷冻疗法和利普刀(LEEP)治疗等。

激光治疗是通过光束照射破坏糜烂面的柱状上皮,使其坏死、结痂脱落,以便长出新的鳞状上皮。术后宫颈有一定的创面,患者若不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发生感染,可致宫颈炎症,引起性交后出血。如果在宫颈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过性生活,也会刺激出血。另外,性生活后异常流血也是宫颈息肉、宫颈癌等妇科疾病的常见症状。

“糜烂会增加患宫颈癌的几率吗?是不是宫颈光滑就代表宫颈健康?”

“毫无根据。宫颈光滑并不代表宫颈一定是健康的。”

临床检查时,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表面可以有“糜烂样”表现,也可以是光滑的。宫颈糜烂样改变者在接受物理治疗后,常会误以为糜烂样没有了,以后就不会得宫颈癌,从此不再做宫颈细胞学筛查,这样反而增加了以后患癌的风险。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宫颈鳞状上皮发生异常改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的持续性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基本原因。大多数HPV感染仅为一过性或间歇性感染,如果机体免疫功能正常,HPV多可自然转阴,无需特殊处理,只有小部分HPV感染者会持续感染,最后导致宫颈癌发生。

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年轻宫颈癌患者约占同期宫颈癌患者的15%~20%。大多数学者目前将年龄≤35岁的宫颈癌患者称为年轻宫颈癌。

宫颈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得到早期诊断。年轻宫颈癌早期多呈糜烂样改变,在检查时,与一般的糜烂样改变难以区分。该私人门诊医生在没有完全排除恶变的情况下,积极采用激光等对宫颈表面进行治疗,会使症状在短期内消失,病情更为隐蔽,也使原局限于宫颈部位的早期病变因受到物理因素的激惹,进一步扩散。且对于激光手术后已5个月的患者恢复不理想时,并没有做详细检查,缺乏责任心,延误诊断。

对于宫颈癌早期病例,不论采用手术还是放疗,其效果都较好,5年生存率达到95%左右。所以在宫颈病变早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重要。

女性每年至少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涂片或TCT均可),有条件者还应检查有无高危性HPV感染(2-3年检查一次即可),如果两项均为阴性,基本上就可以排除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的可能,即便存在糜烂样改变也不用很紧张。#宫颈癌预防#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