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国际禁毒日 |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预防艾滋

2023年6月是全国开展的第13个全民禁毒宣传月,6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颁布实施第17个纪念日,6月3日是虎门销烟第184周年纪念日,6月26日是第36个国际禁毒日。毒品带来了苦难深重的“东亚病夫”之耻,吞噬了原本和睦幸福的家庭,扭曲了原本积极向上的个人,为了健康的身心要拒绝毒品。

一、染毒成瘾危害身心和社会家庭

1.身体上的依赖。机体许多生理功能适应了毒品的作用,一旦停止吸毒,即出现功能紊乱,比如忽冷忽热、流涕流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等。

2.精神上的依赖。吸食毒品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损害作用,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急、慢性精神障碍,可使人产生兴奋、愉悦等快感,诱使吸毒者不断乞求毒品。新型毒品的精神依赖性尤强。

3.损害身体。吸食毒品可能导致中枢神经功能抑制,引起意识障碍。抑制延髓中枢,引起呼吸和循环衰竭。严重者致幻致死。

4.损害家庭和社会。吸毒成瘾后,会变得烦躁易怒、厌世,对配偶、子女及家庭情感淡漠,是导致美满家庭破裂的重要原因。父母吸毒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容易使孩子形成攻击性和反抗性的人格。吸毒的高额支出,会使吸毒者债台高筑,倾家荡产。诱发多种犯罪,破坏社会安定;败坏社会风气,危害青年一代,并对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构成威胁。

二、染毒VS艾滋病

艾滋病毒品本身并不代表艾滋病,是吸毒或吸毒之后的行为成为艾滋病的传播的温床。

多人共用注射器吸毒,是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的原因。吸毒者为了尽可能用完针管内残留的毒品,常把自己的血液回抽到针管中并反复冲洗。一群吸毒者常常共用一个注射器,并且反复使用,只要一个人是艾滋病感染者,病毒便可通过此途径传染给其他人。

新型毒品装饰着“娱乐性”的假象来掩盖了“毒”的本质,但这类毒品可能致幻、提神、助兴,极易发生无保护措施的高危性行为。同时,有些吸毒者为获得“毒资”而不择手段,甚至选择卖淫,这样更容易通过性途径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此外,吸毒者往往营养不良、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可能导致艾滋病毒乘虚而入。

三、关爱生命 拒“毒”防“艾”

1.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和成瘾性,远离毒品。

2.若已染毒,应务必戒除。

3.拒绝采用注射方式吸食毒品的诱惑陷阱,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吸毒。

4.要避免高危性行为。吸食某些毒品后会产生致幻、提神、助性的功效,在精神失常的状况下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造成艾滋病等多性传染性疾病传播。

5.对于青少年来说,尤其要避免滥用精神活性物质。避免健康受损,以及因此引起的无保护性行为发生,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禁毒公众号

2、中国疾控中心《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导引》2022版

3、人民卫生出版社《急诊与灾难医学(第2版)》

【本期专家】

李涵,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健康教育部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在站博士后。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睡眠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中医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健康教育协会理事,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人才,沈阳市拔尖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成员,沈阳市健康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入选沈阳市健康教育知名专家库。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科研课题。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