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2年12月7号,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彻底的转折,结束了长达3年的严格防疫政策,迎来了全面开放。这个变化来得突如其来,让众多民众感到措手不及。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政策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
要理解这一政策的巨变,首先需要回顾过去的“动态清零”时代。2021年,“动态清零”成了广受关注的关键词,国务院和中央会议一再强调坚持这一总方针。即便在2022年11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仍然坚守这一理念。人民日报也在连续九天里发布了八篇文章,强调执行“二十条”和“动态清零”方针,形成了政策上的坚不可摧的印记。
然而,就在2022年12月7日,政策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常态化核酸检测、健康码查询、隔离封锁等措施似乎在一夜之间不复存在。这让大家感到困惑,这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关注经济数据。2022年11月结束,我国当月的各项经济数据也很快出炉。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11月我国对外出口总额下降了8.7%,达到了2020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对美国的出口更是暴跌了25.4%。这一糟糕的经济表现直接反映出严格社会管控对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中国制造业可能失去更多订单,产业链外移的趋势愈发明显。政府在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不得不重新审视政策取向。
财政情况同样堪忧。国际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新增财政赤字达到了4万亿元,与去年相比翻倍增长。仅11月一个月,财政赤字就增加了1万亿元。随着“动态清零”战略的持续推进,财政压力预计将进一步加大,迫使政府必须作出改变。
感染数字也发挥了推动政策改变的作用。2022年11月27日,也就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结束后的第七天,我国单日新增感染人数突破了4万人,创下新高。感染人数总体趋势居高不下,这残酷的现实迫使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除了内部因素,外部压力也发挥了关键作用。早在去年9月,世卫组织就召开了专项会议,讨论在2023年宣布全球新冠疫情的结束。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也在去年12月再次强调了这一立场。对于坚持“动态清零”的中国政策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外部不利因素。全球趋向放开,中国将成为唯一一个持续执行严格管制措施的国家,这将切断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打击。
总结来看,疫情形势、经济数据、财政状况、感染数字以及世卫组织的压力,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政策的重大变革。尽管奥密克戎病毒的重症率和致死率较低,但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仍然需要解决,特别需要加强对老年人的保护。
综上所述,政策的改变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在这个阶段,我们都需要保护好自己,珍惜当下,共同努力度过这一阶段的挑战。虽然政策发生巨大改变,但我们的抗疫努力仍然需要继续,因为疫情的未来发展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希望这个新的政策方向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稳定和希望。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