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明明戴了套,还是染上了艾滋?”:揭露关于HIV的秘密

12月1日,又是一年世界艾滋病日。

对于艾滋病,人们常常“谈艾色变”,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会在人群中造成如此之大的恐慌?

人们是以什么心态面对艾滋病、对待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

在如此可怕的疾病面前,艾滋病患者感染者除了面对可怕的病毒还要承受来自社会怎样的压力,他们的显著心理问题是什么?


1

1995年,小雪(化名)因剖腹产大出血,接受输血治疗时不幸感染了艾滋病毒。

不知情的她,直到十年后再度怀孕,才被告知自己带有这一可怕的病毒。随后,丈夫刘杰(化名)也被确诊感染。

生活总是会给人带来一丝希望。幸运的是,2005年11月24日,这对夫妇的勇气和毅力见证了他们的儿子通过HIV母婴阻断治疗顺利出生。

自此,每逢世界艾滋病日,小雪坚定地用文字记录着他们的人生变迁,分享身体的变化、忧愁和欢欣。

其实刚知道被感染时,突如其来的打击几乎彻底击垮了这对夫妻,然而面对生活如此的不公平,他们却展现了惊人的坚韧和毅力。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易倾诉”每天发布最新热点~

即使在经历了多次的病痛和痛苦,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被严重消耗,他们从未放弃希望,他们的眼神中始终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们向前迈出坚定的步伐,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工作中。他们为艾滋病防控事业默默奉献,用亲身经历教育他人,传递关爱和温暖。

时光荏苒,2023年,小雪的妹妹住进了他们家半年,用实际行动给予小雪巨大的帮助,协助分担家务,并照顾日渐衰弱的丈夫刘杰。尽管刘杰患有帕金森病和肝硬化等疾病,平衡能力日益减退,却仍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世界艾滋病日,仿佛每一年都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改变。小雪用动情的文字述说着他们的忧伤与快乐,向世界诠释了生命最深沉、最挚切的真谛。


2

随着艾滋病传播、蔓延,感染范围逐渐扩大,愈来愈多的社会心理问题开始出现,严重困扰着社会大众乃至医务工作者,其中艾滋病恐惧症是主要的问题之一。

有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后来会发展到了一种坚持认为自己感染的假想妄想状态,甚至表现出自杀倾向。艾滋病恐惧症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身心健康,其不良后果需要引起全社会的正视。

想要防“艾”,就需要了解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哪些坊间传闻不可信?

1、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三种方式。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并且病毒借此进入接触者的血液中,才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2、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性接触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最主要方式。无保护性交(即无安全套性交)、有多个性伙伴或与来历不明的陌生人发生性行为等高危行为,都有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拒绝不洁性行为、洁身自好是预防艾滋病的最好方式。

3、预防方法

使用安全套对于预防艾滋病、性病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安全套能够隔离精液、阴道分泌物,避免接触到双方黏膜的破损部位,可以起到有效地预防作用。一旦脱落、破损,安全套就不安全了。

4、感染HIV者≠AIDS患者

坊间传闻辟谣:

1、艾滋病病毒可能通过接吻传播吗?

首先我们不主张与艾滋病患者进行湿性接吻。有的人可能有一些口腔疾病,如溃疡、牙周病等。若感染者的唾液接触到另一方的黏膜破损部位,则有一定的风险。一般情况下,无体液交换的干性接吻,是没有传播风险的。

2、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吗?

蚊子在叮咬一个人时是“吸血行为”,并不会向人体内注入血液。而且蚊子吸取的血液量极少,即使吸取了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病毒接触到蚊子的消化液也会被破坏,很难存活和复制。从流行病学来看,并无发现蚊虫叮咬传播艾滋病病毒的病例。

‘无法治愈’不等同于没有生存的希望了,及时、按时治疗,是可以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可以配合中医治疗,起到互补、辅助的协同治疗作用,改善症状。

艾滋病一定要“防重于治”,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是“横行霸道”的,但在体外却脆弱无比。只要洁身自好,规避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就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3

哪种人更易恐艾?一种是有过高危性行为的人。有调查显示,恐艾者中超过半数的人有过婚外性行为或与从事性交易的人有过密切肢体接触。

他们因此受到内心的谴责,怕染病后会给家人带来灾难,也害怕社会的歧视,因而产生自身的罪恶感,这种矛盾冲突无法解脱,被压抑到内心深处,转化为对疾病的恐惧。

另一种是与其本身脆弱、敏感的人格特质以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尤其和焦虑障碍关系尤为密切。这部分人相对内向、胆小,怕丢面子、失去家庭,容易紧张和神经过敏。

因此,恐艾者也可以是没有过高危行为的人,恐惧完全出自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强迫联想。他们常常反复追问同一个问题,如“窗口期到底多长?”,“我是否绝对没有可能被感染?”,“我的检测结果会是假阴性吧?”。

他们更多的恐惧来自经血途径传播,认为:

“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中,其中血液传染给人们是有很多的想象空间,特别是流血伤口接触到血液,因为小伤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磕磕碰碰,或在使用工具、刀具划伤随时随地都会出现伤口,一旦接触到别人的血液,就会惶惶不可终日,以致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

他们会对很多小概率事件或不可能事件假想出“万一怎样”的情境,然后惶恐不安。

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恐艾心理呢?

1、了解传播途径

缩进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2、仔细甄别网上“科普贴”

缩进很多人在发生高危行为后害怕自己被感染,会到网上搜索相关知识。但是网上的帖子鱼龙混杂,其中不乏危言耸听和故意造谣者。如果上网求询一定要选择权威机构网站,不要轻信各种论坛上的帖子。

3、不要盲目根据症状判断是否感染

缩进的确有小部分人在感染了艾滋病后会出现急性症状,出现急性症状的条件是感染了大量的艾滋病毒,而这种病例实际上非常少,而且艾滋病急性症状几乎没有特异性,和平时可能得的病没什么两样。

缩进从医学的角度讲,症状并不能作为判定是否感染的标准。恐艾者几乎人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症状,但最后的血检结果是99%以上都没事,这足以说明症状并不可信。

4、相信科学检测

缩进在窗口期以后做了抗体检测为阴性即可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不要再无谓地担心和猜疑。


4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已经是第36年。

这么多年来,各种渠道对于艾滋病的科普有很多,但大家对于艾滋病还是存在不少“刻板印象”。

比起艾滋病带来的伤害,那些误解、歧视、和恐“艾”情绪的蔓延,或许才是艾滋病患者最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在严防病毒入侵的同时,以正确态度对待艾滋病患者也应是我们共同努力做的。

毕竟,艾滋病只是病,不是罪!

同为人类,我们要携手对付的是艾滋病病毒,而不是艾滋病人。

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的人,愿我们都能不再害怕、不再歧视,用正确的方式去击溃艾滋病的恐惧阴霾!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易倾诉”每天发布最新热点~

你在成长、交际的过程中有遇到解不开的心结吗?

如果愿意的话,欢迎私信小易分享你的故事~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