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怎样才能消灭艾滋病?歧视才是最大障碍!(文字版)

唾液艾滋病病毒量_艾滋病病毒潜伏期多久_艾滋病病毒

这是一个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叫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

它的直径只有100~120纳米,是你体内一个普通血红细胞的1/70。

在电子显微镜下,它看上去就像一个毛茸茸的小球,人畜无害,甚至还有点萌。

但是你一定不想跟它发生任何关系。

据世卫组织估计,到今年年中为止,被它杀死的人就有3300万人。

在中国,它是近年来每年杀人最多的传染病,2019年被它杀死的人数,占法定传染病死亡总人数的83%。

今天是2020年12月1日,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这里是带你理解复杂世界的视知TV,我们联合病毒研究者@famfamfam 推出这期视频,试图以中文互联网上最清晰的方式,告诉你艾滋病病毒是怎样传播的,以及,我们怎样才能阻断艾滋病。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病毒是怎样传播的?

大家好,我是fam,我从事的是病毒相关的研究工作。

相信你已经知道,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三种方式传播。但这个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个病毒。

艾滋病病毒

它属于逆转录病毒的一种,中间半锥形的是核衣壳,包括两条单链RNA,以及艾滋病病毒复制所需的三种酶(逆转录酶、聚合酶、蛋白酶)。

外层是由脂质双层膜和包膜糖蛋白所构成的包膜。

在包膜上,有许多细小的突起,它们是叫做gp120和gp41的糖蛋白。

它们就像宇宙飞船的对接口。当病毒与人体中的细胞相遇,gp120就会寻找人体细胞表面一种叫CD4的分子,与之对接在一起。

这两个蛋白结合后发生构象改变,再与辅助受体CCR5或CXCR4结合,构象进一步改变,使得原本藏在内部的gp41蛋白暴露出来。gp41能够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融合区域结合,让病毒的包膜和人体的细胞膜融合成一片,病毒的核衣壳因而进入细胞。

由于带有CD4分子的主要是一种叫CD4+T细胞的淋巴细胞艾滋病病毒,这种负责启动人体免疫功能、引导免疫系统去消灭入侵者的细胞,就成为了艾滋病病毒的主要攻击目标。

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进入CD4+T细胞的病毒RNA以自身为模板,复制出一段DNA。整合酶再将这段DNA暗度陈仓,嵌入人体正常的DNA中。

于是,这个原本正常的人体免疫细胞,变成了艾滋病病毒的殖民地,开始为病毒生产子代R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它的内部开始不断转录病毒插进来的DNA,合成mRNA,再翻译mRNA上携带的信息,形成新的病毒蛋白。

新的病毒蛋白和RNA在殖民地里组合成新的病毒颗粒艾滋病病毒,然后,它们纷纷钻出奄奄一息的被感染细胞,去侵染下一个受害细胞。

由于免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CD4+T细胞被严重损耗,人体的免疫系统也就无法正常运行,导致人体在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面前就像是完全裸奔一样失去了防护,所以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期所发展成的疾病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音译就是艾滋病。

记住艾滋病病毒侵染细胞的这些步骤,后面我们还会讲到它。

现在,我们了解了艾滋病病毒,也就是HIV,入侵人体的过程。但是,被HIV侵染并不等于一个人就得了艾滋病。

在最初感染HIV时,人体会有一段短暂的“急性感染期”。

这时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增殖,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症状。

常见的HIV急性感染期症状有发烧、咽喉疼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腹泻等,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多数患者急性感染期持续2~3周后症状自行消失。

在“急性感染期”过后,就进入“无症状感染期”。

在这一阶段,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也没有什么不适,但病毒其实正在悄悄地逐渐瓦解人体的“防御功能”。

到最后,已经被摧毁的免疫系统无法抵御特定的机会性感染或肿瘤,也就是开始出现艾滋病症状,这宣告着感染者进入到发展为艾滋病的阶段。在发病之前,感染者只能被称为“HIV感染者”或“HIV携带者”,而不能被称为“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患者”。

一般来说,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大部分感染者要5到10年,才会出现艾滋病病毒相关的疾病体征,而从感染病毒到诊断为艾滋病,则需要10到15年,甚至更长。

而且,一个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后,从感染到死亡,有80%的时间都处于无症状感染期。

世界艾滋病日

医学是怎样对抗艾滋病的?

艾滋病病毒长期潜伏的特征,在给它的传播大开方便之门的同时,也给医学的反击创造了机会。

还记得我们前面讲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7个步骤吗?

只要掐断或扰乱这7个步骤中的任何一步,就能够起到阻止病毒的效果。

各种抗艾滋病药物正是在这样的原理指导下开发出来的。比如齐多夫定(Zidovudine ),能够抑制逆转录酶,从而使病毒RNA无法逆转录成DNA;西夫韦肽(Sifuvirtide),能够干扰病毒包膜和细胞膜的融合,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拉替拉韦(Raltegravir),能够抑制整合酶,避免病毒逆转录出的DNA插入人体DNA中。

通常将两种以上针对不同步骤起效的药物联合使用,以取得最佳效果。这就是艾滋病治疗中的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俗称“鸡尾酒疗法”。

坚持服药并配合其他检测和治疗,能极大地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能降低将HIV传播给他人的风险。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未经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HIV感染者,多在受到感染后5~10年发病,接受治疗者,潜伏期则为10~15年或更长。

与此同时,对于HIV感染高危人群,预防性服用抗艾滋病药物,也可以避免意外感染HIV。在发生可能感染HIV的情况后,及时服用抗艾滋病药物,也可以阻断HIV感染。

如果你是警察或医务工作者,不慎接触了HIV感染者的体液、血液、精液或阴道分泌物等传染性暴露源,可以到所在地市级或以上疾控中心、传染病院领取阻断药物;

如果你是普通人,担心自己因为血液接触、遭遇性侵害或者有过不安全的性行为,有可能感染,也请尽可能向当地医院寻求阻断药,费用自理,各地价格不一,一般在4000元以内。

根据《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的建议,如果发生HIV暴露,尽可能在2小时之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被病毒侵染的细胞数目也会增加,阻断成功的几率就会随之降低。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仍然建议用药。

总结一下,随着医学和卫生防疫领域科技的发展,如今,艾滋病已经可以像慢性病一样得到治疗和控制,死神的阴霾正在逐渐远离,而它的传播也完全可防可控。

正是因为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16年6月8日,联合国各会员国通过了《关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政治宣言》,所有领导人一致承诺,至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

世界艾滋病日

为什么歧视是艾滋病防治最大的阻碍?

在消除艾滋病的征程中,我们还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呢?

有贫困,有战乱,有毒品、犯罪,还有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以及对艾滋病错误的认知。

典型的错误认知是这种……

艾滋病病毒

中国艾滋病的传播,真的是因为黑人留学生和easy girl导致的吗?

这是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年新公布的数据,北京市自1985年报告全国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2020年10月31日,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34289例,其中经性途径传播为92.8%,而其中同性传播占68%。而在2020年1月到10月新增的1408例感染者和病人中,同性传播占76.3%。

陕西、湖北等地的统计数字都指向了同样的问题:在很多城市和人群中,男男同性行为已经成为当下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女性传播比例大幅低于男性。 而女大学生由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相对更能坚持使用安全套等原因,在传播案例中的占比更小。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恍然大悟了,哦,原来不应该歧视女大学生,应该歧视同性恋者啊。

艾滋病病毒

首先,女同性恋者是性传播疾病的最低危人群之一,其次,男同性恋者和HIV感染者也绝对不能划上等号。

卫健委等10部门联合制定的《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中明确指出要将“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

我们可以看到,官方措辞都是“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而不是“男同性恋人群”,专家也明明白白地说了:“男性同性性传播不仅限于男同性恋者”。

男同性恋者,只要做到正确使用安全套、定期体检等,也可以很好地避免HIV传播。而实际通过男性同性性行为感染的人,也有很多是男异性恋者。

显然,歧视女大学生和歧视男同性恋都是错误的,而事实上,也没有什么歧视是正确的。对防控传染病来说,歧视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歧视并不会让病毒自行消灭,反倒使感染者和病人不敢寻求帮助和治疗,让正确的防护知识得不到传播,增加了感染和死亡人数。

除了性传播导致感染的人群外,还有因职业暴露造成感染的医护人员、被犯罪分子强行注射病毒的缉毒警、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新生儿等等,他们更不应该被歧视伤害。

人类和艾滋病病毒的战争,应该是所有人团结起来,和病原体对抗,而不是健康人和感染者站在对立面。

今年艾滋病日的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这也提示着我们,消除艾滋病,需要我们消除分歧和歧视,互相支持和关怀。

艾滋病病毒

让我们再看一眼这个小小的病毒。

艾滋病病毒

自从1981年被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以来,它已经在人类社会中肆虐了整整四十年。事实上,在被人类发现之前,它更是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更久的时间。

今天,我们和3800万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共同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医学工作者还在努力寻找更好的药物和疫苗,他们曾经屡战屡败,但从未放弃,也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看到了曙光。

人类从来没有靠歧视消灭过任何一种疾病,能够帮助我们赢得胜利的,只有爱、勇气和责任。

1.《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

2.《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 》,卫健委等

3.《2020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4.《2020年1月到10月北京市艾滋病疫情最新情况》,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艾滋病毒/艾滋病相关问答 》,世界卫生组织,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