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世界艾滋病日 | 警惕!老年人感染艾滋病呈上升趋势!

感染艾滋病_ 感染艾滋病初期症状_没症状容易感染艾滋病

感染艾滋病

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说到艾滋病,大家印象中会觉得这主要好发于中青年人,但其实还有一个群体,也值得我们关注。这个需要我们关注的群体就是——老年人!

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中心公布数据,六十岁及以上老年人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数在当年新报告病例的占比,从2010年的9.3%上升至2018年的21.2%,8年期间,全国老年艾滋病感染病例增加近2万例。

感染艾滋病

根据2019年云南省艾滋病疫情及防控工作情况通报会上的数据显示,云南省艾滋病疫情呈现总体平稳、性传播为主要途径、经注射吸毒传播病例数持续下降、老年感染者逐年上升的特点。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感染者占当年报告数的比例从2012年的9.5%上升到2019年1-10月的15.8%。

感染艾滋病

长期以来对艾滋病的污名化和病耻感影响很多人,包括老年人自己都无法,也不愿意将“老年人”和“艾滋病”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从我们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目前95%以上的老年艾滋病病例都是经过性途径感染的。

感染艾滋病

如何预防

那么老年人该如何预防艾滋病呢?

第一,要做的就是保持单一忠诚的性伴侣,避免发生同性性行为和婚外异性性行为;

第二,就是正确使用安全套,不管到了什么年纪,安全套的使用都能很好杜绝艾滋病和其他性病的传播;

第三,全社会或家庭成员要给老年人多一些关心和关爱,多一些理解和陪伴。帮助老年人找到一种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享受退休后闲暇时光的同时,保持身心健康。

科普:关于艾滋病的5大误区

误区(一)认为HIV感染者就是艾滋病(AIDS) 患者

感染艾滋病

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通过入侵人类免疫细胞,摧毁或损害其功能,使人逐步丧失免疫功能,但感染初期没有症状。

HIV包含HIV-1和HIV-2两种类型。

 感染艾滋病初期症状_没症状容易感染艾滋病_感染艾滋病

HIV-1是引起全世界绝大多数HIV感染的病毒类型。

AID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 即艾滋病,中文名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HIV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

发病后,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已经少于200个/μL,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此时患者极易受到病原体感染感染艾滋病,最终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成年HIV 携带者在疾病进展到AIDS之前常有较长的潜伏期, HIV-1侵入机体后潜伏期为2-10年左右,HIV-1侵入机体后潜伏期可能更长,这期间HIV携带者称为HIV感染者。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是后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病症,而前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

误区(二) 认为蚊子叮咬、共用马桶也可能传播 HIV

感染艾滋病

大多数人都了解HIV的一般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但当问及蚊虫叮咬、共用马桶是否有可能传染HIV时,许多人显得有些迟疑,这主要是其对HIV的生存能力与传播途径认识不透彻所造成的。

HIV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传播,还可能通过阴道分泌物、母乳及任何可能含有血液的体液传播。其他的体液(如唾液) ,如果不混有血液感染艾滋病,理论上并不会含有HIV病毒。且离体后的HIV病毒仅暴露在空气中几个小时, 90%~99%的病毒都将丧失感染能力。

有些人担心蚊子叮咬艾滋病患后,残留在蚊子口器中的血可能造成感染,但事实上必须有一定数量的HIV进入人体才可能造成感染。

没症状容易感染艾滋病_ 感染艾滋病初期症状_感染艾滋病

有科学家估算,蚊子口器上残留的血液仅有4×10~5mL,若要有足量的病毒引起感染,至少需要被同一只蚊子反复叮咬2800 次才有可能发生。且根据蚊子的生理特点,蚊子在叮咬某人后,须待血液消化后才会去寻找下一个目标, HIV在蚊子体内无法繁殖,所以无需担心被蚊子叮咬会感染HIV。

同理,若马桶没有被HIV携带者的精液、月经血或阴道分泌物沾污或已足够干燥,接触马桶的皮肤没有损伤或皮肤病时,是没有感染风险的。

误区(三) 认为异性性行为感染HIV风险较低

感染艾滋病

经性接触传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 HIV 传播途径,全球大约70% ~80%的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HIV的。

其中,异性间性接触传播占 70% 以上,而男同性恋性接触传播占5%~10%。同样,在我国异性性传播才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依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每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中,经异性性传播的比例从2011年的46.5%上升到2015年的66.5% 。

虽然同性性接触确实是高感染性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众可以忽视异性性接触的风险。澄清这一事实是为了避免公众误以为异性性接触比同性性接触更安全而忽略了应有的保护措施。

误区(四) 认为感染HIV后没有治疗方法

 感染艾滋病初期症状_没症状容易感染艾滋病_感染艾滋病

事实上,对HIV是有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的:

1、暴露后预防措施。当个人由于职业原因(医生、护士等)或高危性接触而可能暴露于HIV后,可通过暴露后预防措施(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减少感染的可能。

2014年始,WHO建议HIV感染的暴露后预防的疗程措施包括咨询、急救护理和 HIV 检测,并施以28d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疗程,且第一剂药物应在暴露后72 h内尽早使用。因此,在经历高感染风险行为之后,应及时联系当地传染病医院或疾控中心,寻求帮助。

2、感染后的治疗措施。自2013年起,WHO不再将感染HIV归为不可治愈的“绝症”,而是“慢性、可以控制的疾病”。若及时治疗,HIV感染者甚至可以比同时期患上糖尿病的人活得更久。

确诊感染HIV后,可以通过由3种或3种以上抗病毒药物组成的抗病毒联合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抑制HIV增殖。抗病毒治疗虽无法治愈HIV感染,但可以控制体内病毒复制,并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恢复其抗感染能力。

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感染者可以过上健康有益的生活。根据联合国的SDG可持续发展目标,至2030年底,世界范围内应实现90%的确诊HIV感染者接受ART或其他治疗的目标。

误区(五) 认为 HIV 感染者不能结婚生子

感染艾滋病

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患者感染 HIV 病毒后的平均存活年限为9~11年左右。相反,若及时进行药物干预,感染者不仅可以正常生活,还可与HIV阴性的人结婚生子。

WHO建议对所有HIV携带者启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这将大大减少HIV的传播。2011年的一项实验已经证实,当HIV阳性者坚持采用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时,将病毒传给其没有受到感染的性伙伴的危险性可降低96% 。同时,对HIV阴性伴侣开展暴露前预防用药( pre - exposure prophylaxis,PrEP)。

预防方法就是使没有受到HIV 感染的人员每天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防止染上HIV。在一系列人群中开展的十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已经证明,暴露前预防方法在减少HIV传播方面的有效性。

因此,若阳性伴侣可以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ART,降低传播风险;另一方阴性伴侣使用药物进行PrEP,降低被感染风险,夫妻双方是有可能拥有自己的健康后代的。通过对孕期或哺乳期妇女实施类似的预防性干预措施,也可以预防母婴传播和保证母亲的生命。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