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世界艾滋病日探源

  艾滋病主要通过四种途径传播: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13年。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因此,艾滋病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世界艾滋病日”的确定

  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在伦敦召开了一次“全球预防艾滋病规划”的部长级高级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提出,把1988年作为全球防治艾滋病年;把12月1日作为全世界宣传防治艾滋病的日子,称之为世界艾滋病日(更确切的说是“世界同艾滋病作斗争日”)。以后每年的12月1日都被作为“世界艾滋病日”,以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对抗艾滋病。号召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世界艾滋病日”的目的

  “世界艾滋病日”的目的有四个方面:

  第一:让人们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

  第二:让大家都知道,防治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三: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

  最后一个目的,是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国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规划,以唤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世界艾滋病日”的历届主题

  自世界艾滋病日设立以来,每年都有一个明确主题。历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

  1988年 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1989年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

  ——让我们相互关照

  1990年 妇女和艾滋病

  1991年 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1992年 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1993年 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1994年 艾滋病和家庭

  1995年 共享权益,共担责任

  1996年 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1997年 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

  1998年 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1999年 倾听,学习,尊重

  2000年 男士,责无旁贷

  2001年 你我同参与

  2002年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至今,正处在艾滋病大面积暴发的前夜。“亚洲艾滋病最泛滥的地区是泰国、印度,下一个可能是中国。”联合国卫生组织的官员如此推测。

  抗HIV的治疗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血浆病毒载量降至所能检测的水平以下,但停药后反跳及严重的毒副作用尚未能解决;基因治疗显示了其抗病毒的潜力,并有部分研究成果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基因转移效率低,外源载体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及病毒的逃逸变异仍是目前的主要障碍,HIV感染宿主细胞的辅助受体的研究已经兴起。要彻底根除体内的病毒,未来的抗HIV的治疗可能就像HAART本身一样是多方案的联合或续贯。

  人类与HIV的斗争已逾20年,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却仍然没有研制出理想的疫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HIV病毒株的多样性以及易变性。进一步弄清感染诱发免疫反应的机制,找出强烈而又持续的免疫原,提高评价各种免疫反应的检测技术,将是HIV疫苗研究的重要挑战之一。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