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艾滋疫苗研究 我们在路上

  2009年12月1日,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这也是张林琦从事艾滋病研究的第22个年头。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定要好好吃药,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健康人群则一定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关键是知识和行为相配合,采取有效的保护手段,既为自己,也是为别人。”

艾滋疫苗研究 我们在路上

为什么有些猴子不得艾滋

  这是一个研究者与艾滋病病毒交锋20多年后,给人们的忠告:“预防预防再预防,因为现在的疫苗和药物还不能根治艾滋病。”张林琦说。

  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

  直径只有100纳米的艾滋病毒,“杀”入人体复杂而庞大的免疫体统,就像一个人冲入千军万马一般,但一番厮杀后,胜利的仍然是它。难怪张林琦将艾滋病病毒形容为微观世界中的“superman(超人)”,必须承认“这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

  随着艾滋病在全球的加速蔓延,研发有效的疫苗,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科学挑战之一。三年前,张林琦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分子机理研究,转向了疫苗的研发。“要想从根本上控制艾滋病的蔓延,没有疫苗是不行的。”长期的基础研究,让他更清楚疫苗这项研究的挑战和意义。

  “这个领域里有个说法,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是‘博士后的坟墓’。”张林琦说,“意思是做疫苗就意味着出不了好的结果,发不了文章,没有科研基金——你死定了。”虽然是一句玩笑,但笑过之后,疫苗研发的难度昭然若揭。包括张林琦在内,这条路上的研究者们每迈出一步都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张林琦曾经用“望山跑死马”来形容他现在所做的事情,“虽然方向清楚,但路有多远,谁也不知道。”不过,在他看来,能做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也是一件幸事,“做科学的人,本身就愿意选择有挑战性的东西去做,我们这些人能有精力、有能力来做自己认为很有意义事,是非常运气的。”

  一项令人激动的实验结果

  张林琦的“运气”的确不错,今年9月,在他的合作伙伴,中科院广州生命与健康研究院陈凌教授的实验室里,产生了一项令人激动的实验结果。

  “实验动物接种了我们的疫苗,其中一组的观测结果非常好。”张林琦解释说,这次进行的动物实验,采用的是创新型艾滋病粘膜疫苗,实验动物是十六只恒河猴,分为四组,其中的“最佳组合”——三只猴子体内在攻毒6周之后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另外一只的病毒水平不足对照组的百分之一。

  “在生物学的实验中,出现这样明显的差异,是很不容易的,我们非常激动。”张林琦下一步的目标是扩大动物实验的规模,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下一阶段的实验,我们将使用三十到四十只猴子,猴子入选已经基本完成。”张林琦说。

  创新型艾滋病粘膜疫苗是一支完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并且所采取的疫苗策略也是独树一帜。全国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艾滋病流行趋势已开始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而这种扩散主要就是通过性接触,即粘膜途径感染。

  “如果我们的疫苗能在粘膜表面诱导出很好的免疫反应,那就是为抵抗艾滋病毒进入人体筑起了坚固的第一道防线。”为了这个目标,张林琦和他的合作者们“铆足了劲儿”,希望利用基础病毒学和免疫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粘膜抗原、粘膜载体、粘膜佐剂和免疫策略的设计与优化,研发能够诱导出粘膜免疫功能的疫苗,从而阻断艾滋病的性传播渠道。“研究还发现,这种疫苗在血液里也能诱导出高强度和持续性的免疫反应,这也令我们激动不已。”张林琦说。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