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病毒感染的急性期,特别是发热阶段,心动过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伴随症状。根据以往发烧的经验,渡过感染的急性期以后,心动过速的情况会很快改善。
然而,如今,却有不少人在新冠病毒抗原转阴以后好几周,依然存在心动过速的表现。有的人是在站立、起身等改变体位的情况下,出现心动过速;还有的人,则是在安静状态下就可以出现心动过速,并伴随有明显的心慌、心悸。
给这些患者查心电图以后,会发现多数人的心动过速属于最常见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并非房颤、室上性或室性的心律失常。
面对这样的状况,大家都有不少的担忧。比方说,这会不会是病毒性心肌炎所引起的?又或者,这是不是新冠病毒残留的“心脏后遗症”?以及,它究竟需不需要治疗,特别是服药治疗?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给大家说一说,新冠感染以后,“窦性心动过速”这个问题可能有哪些原因,以及,应该如何治疗?
心动过速 就是心肌炎吗?
近期,在网络上流传着不少“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心肌炎”的消息。特别是在听说了“剧烈运动甚至可能引发猝死”以后,不少人都对此感到非常恐慌!
很多健康科普内容当中都有提到,“阳”了以后,如果持续存在心慌、心悸等心动过速的症状,就需要小心“心肌炎”。
那么,是不是只要有心动过速的症状,就真的会是心肌炎呢?
事实上,从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CDC提供的数据来看,在没有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当中,心肌炎的发病率仅约“十万分之九”。而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群,尽管心肌炎的发病率确实出现了显著的上升,但也仍然只有约“十万分之一百五”。
也就是说,新冠病毒的流行确实明显增加了心肌炎的发生风险,但即便如此,心肌炎依然属于一种发病率不到“千分之二”的少见疾病。
而另外一边,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出现心动过速的患者比例,则是远远大于“千分之二”的。有心血管内科的专科医生就提到,近期的门诊以及互联网问诊当中,有一小半的患者都表示在新冠感染的急性期过后,心动过速的症状仍然时有发生。
所以,新冠感染以后有“心动过速”的表现,原则上应该排查一下是不是心肌炎。但是,最终真的会被确诊为心肌炎的这种情况,其实很少见!
这三种情况 更加常见
如果说,做心电图检查发现您的心动过速就是最常见的“窦性心动过速”,那么,相较于心肌炎,可能下面这三种情况会更为多见。
第一,由其他病理原因所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
比方说,在感染的急性期,由于大量出汗、进食与饮水不足等原因,造成体内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这可以直接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再比如,新冠病毒的感染造成了贫血、缺氧、甲亢、慢性肺部与心脏疾病等原有疾病的加重,也可以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还有就是,在治疗新冠感染的过程中,服用了某些含有兴奋物质的药物,又或者停用了原本正在服用的β-受体阻滞剂等控制心率的药物。
大家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仔细排查,多数人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原因。
不过,仍然有一部分人的心动过速找不到明确的病因。而这时候,大家就需要看一看自己符不符合后面这两种情况了。
第一种情况叫做“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这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从躺卧位或者坐位站起来时,心率可以明显增加30次/分以上,从而导致无法长时间的站立或站立后出现心慌、心悸等不适的感觉。
第二种情况则叫做“不恰当窦性心动过速”。
这种窦性心动过速与体位的改变关联不大,多表现为持续的窦性心动过速,静息状态下心率超过100次/分,24小时平均心率可以达到90次/分以上。在排除了其他可能的生理性或病理性原因以后,那些无法解释的窦性心动过速往往会被归类到这个情况当中。
目前的医学理念认为,这后两种情况主要与新冠病毒感染引起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我们都知道,心脏是一个会“自主搏动”的器官,它的跳动并不受我们主观意识的控制。
心脏所受到的是人体内一套独立的神经系统控制。而控制和调节心脏“自主搏动”的这一套神经系统,就被称为“自主神经”。
已经有医学研究观察到,在新冠病毒感染后的4-12周,仍然存在心血管相关症状的这些“长新冠”患者体内,普遍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
怎样处理?有药可用吗?
对于可以找到明确病因的窦性心动过速,只要“解决”了原发疾病,那么,心动过速一般都可以自行改善。
所以,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主要的治疗应该集中于纠正低血压、缺氧、贫血等不良状态;缓解慢性肺部以及心脏疾病的加重;并且,及时调整导致心率波动的药物使用。
而对于这种与体位改变有关的窦性心动过速,我们完全可以先通过非药物手段来进行改善。
首先,在起床和从座椅上起身时,养成缓慢起立的习惯。要避免长时间的站立,但与此同时,也得注意不能长期卧床。
其次,鼓励适度地加强运动锻炼。在一开始的时候最好是先从“非直立位”的运动做起,比如骑自行车、使用划船机等等。每次的运动时间可以从5-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时长和频率,直到身体可以适应。等完全适应了“非直立位”运动以后,再逐步向“直立位”的运动过渡。
还有就是,在饮食上,应该避免咖啡因、酒精等可以刺激“自主神经系统”的物质。保证每日饮用足够的水,同时,适度增加食盐的摄入,这样可以帮助扩充血容量、避免低血压。
最后,对于窦性心动过速长期无法得到缓解,又或者心慌、心悸等症状特别明显的这些患者来说,可能就需要药物上的治疗了。
临床上,用于控制窦性心动过速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以及专门用于减慢心率的“伊伐布雷定”。
常规情况下,医生多习惯于优先使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来进行治疗。不过,对于一些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来说,在新冠感染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需要特别谨慎。特别是有缺氧迹象或气道痉挛风险的人群,一般就不建议使用β-受体阻滞剂了。这时候,像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等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以被用于替代β-受体阻滞剂。
不过,不论是β-受体阻滞剂还是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这两类药物在控制心率的同时,都可以影响血压。
因此,对于血压本来就偏低的这些患者,专门用于控制心率而不影响血压的伊伐布雷定则可能更为合适。
最后,再简单总结一下,感染新冠以后,持续存在窦性心动过速,这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是心肌炎所引起的,而更有可能与一些其他病因或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有关。部分患者经过非药物治疗以后,就可以获得改善;但也有患者需要通过药物才能控制。
#健康真知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