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带你全面了解乙肝之六:乙肝的发病机制

慢性乙型肝炎因其流行广泛,在我国已为大众所熟知,但乙肝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就一般而言,肝细胞受HBV入侵后,HBV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其只是利用肝细胞内摄取的养料赖以生存,并在细胞内复制。

HBV在肝细胞内复制,有2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催化剂,另一个是模板,这2个因素缺一不可,否则乙肝病毒就不能复制。

乙肝病毒的基因组是由两条螺旋的DNA链围成的一个环形结构。其中一条较长负链已经形成完整的环状;另一条长度较短的正链,呈半环状。在感染肝细胞之后,这条半环状的DNA链要以负链为模板,在催化剂──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长,最终形成完整的环状。这时的乙肝病毒基因组就形成了一个完全环状的双股DNA。我们把这种DNA称做共价闭合环状DNA,可以把它看作是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模板形成后,按照模板的形状复制新的病毒基因就很容易了。病毒基因会以其中的一条闭合环状DNA为模板,利用肝细胞基因中的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一段基因又一段基因地复制,形成负链、正链。最后再装配到一起形成新的乙肝病毒DNA颗粒。

共价闭合环状DNA是乙肝病毒复制中重要的中间产物,一旦它在肝细胞核内形成,就具有了高度的稳定性,可长期存在于肝细胞内,不但起着刚才所说的“模板”作用,而且还像深深扎根在泥土里野草一样很难完全清除。不论用什么抗病毒药物,不论胞浆内的DNA受到多大的抑制,也不论用药的时间有多久,均很难清除这种共价闭合环状DNA。只要肝细胞内有很少量这种DNA,当停药后,核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又可再次成为病毒复制的"模型",继续复制乙肝病毒的DNA。这样就造成了一些抗病毒药物停药后的“反跳现象”。

乙肝病毒复制也有“冬眠”的时候。当感染机体的乙肝病毒处于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的“小三阳”状态时,就是乙肝病毒复制的冬眠期。这时,乙肝病毒几乎无复制,它的野草根共价闭合环状DNA深深地隐藏在肝细胞核内处于休眠状态。但这种状态的病毒还可能“复活”,可能由于某种因素诱发其重新转变为e抗原阳性的病毒复制状态。在乙肝病毒的冬眠期,病人的病情相对平稳,传染性也很小,但目前所有的抗病毒药物也对藏在细胞深处的休眠病毒基因也奈何不得。因此,在这一时期使用何种抗病毒药物都是徒劳的。

乙肝病毒通常不直接破坏肝细胞,而是在被感染的细胞表面表现出特异性抗原物质,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原,他们都存在于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并产生免疫反应,从而杀死被感染的肝细胞。被感染的肝细胞死亡后崩裂后释放出大量在其内复制完成的乙肝病毒,所以机体不断进行病毒清除,也就出现了持续性肝细胞损坏,慢性肝炎就此产生,随着疾病进展,新生的肝细胞代偿增生的能力减弱,或机体产生肝细胞功能耗竭,或肝细胞破坏过多过快,慢慢机体开始形成纤维组织替代损害的肝细胞,这种纤维化过程将导致肝硬化的产生,此时肝功能显著降低,病情将不可逆转,甚至最后还会出现致命性的肝脏疾病-肝癌。

人类从发现乙肝病毒颗粒,到解开病毒复制之谜,又到现在抑制病毒DNA聚合酶药物的发现,在一步一步地前进。相信不久,斩草除根的药物、对抗“冬眠期”病毒的药物将会出现,人类终究会战胜乙肝病毒的一顽敌。

(明日更新:带你全面了解乙肝之七: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应对)

(写文章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点赞+评论,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关注+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一篇,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