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8种中成药可用于阴囊湿疹,改善皮肤潮红,瘙痒,值得收藏

阴囊湿疹,相当于中医说的“绣球风“,”肾囊风、阴囊风“,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阴囊部的湿疮类疾病。临床上以阴囊皮肤潮红、起疹、湿润或有渗液,瘙痒剧烈,痛如火燎为主要特征。

中医如何辩病分析阴囊湿疹?

阴囊湿疹一般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常根据皮损特点和病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来辩证分析。

急性期:发病快,皮肤潮红、肿胀、瘙痒,继而出现丘疹、水疱、群集或密集成片;患者自觉瘙痒,重者难以忍受,常于夜间或情志变化时剧增,影响睡眠;患者或伴有便秘、小便黄赤,阴下潮湿、心烦、苔黄腻、脉滑数等风邪湿热实证。这类患者常因吃辛辣食物如大蒜,韭菜,姜,辣椒或者发物如鱼、虾、蟹、牛、羊肉等导致病情加剧,如反复发作,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病程。

亚急性期:患者皮损较急性期轻,潮红肿胀渗出减轻,小丘疹、结痂、鳞屑较多,仍会有瘙痒但一般无全身症状,患者或伴有胸闷,纳呆,便溏,尿黄,苔腻,脉滑等症状,多由脾虚不运,湿邪不除,致病程行延不愈。有向慢性发展倾向,也可因外界刺激而向急性发作。

慢性期:多因急性,亚急性期湿疹长期不愈,反复发作导致;也有少部分患者起病的时候就是慢性期。患者皮损的界限明显,炎症改变轻微,皮肤肥厚粗糙,干燥脱屑,呈苔藓样变,皮色暗红或深褐色,瘙痒明显,不定时发作,在夜间或者情绪紧张时更容易发作。患者因血虚风燥,湿热蕴结,或耗伤阴血,或损及肾阳,伴性情急躁、头昏乏力、失眠、腰膝酸软、苔薄、脉濡细等症状。

有哪些中成药可用于调理阴囊湿疹?

五花茶颗粒,可清热,解毒,凉血;适用于湿热蕴积肌肤所致湿疹。本方由金银花、槐花、鸡蛋花、木棉花、葛花、甘草组成。

苦参片,可清热燥湿,杀虫;适用于湿热蕴蓄下焦所致之肠炎,痢疾,热淋及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等。本方由苦参组成。

防风通圣丸,可解表通里,清热解毒;适用于外寒内热,恶寒壮热,表里俱实,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本方由防风、荆芥穗、薄荷、大黄、栀子、桔梗、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白术(炒)等组成。

黄柏胶囊,可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适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盗汗,遗精,热淋,带下,脚气,骨蒸劳热,疮疡肿毒,湿疹瘙痒。本方由黄柏组成。

十八味党参丸,可消炎止痛,除黄水,愈疮疡;适用于痹病,“冈巴”病,四肢关节红肿疼痛,伸屈不利,湿疹,牛皮癣,疠痛,陷蚀癣,亚玛虫病及麻风病。本方由藏党参、决明子、川贝、高山紫堇、渣驯膏、藏草蒲等组成。

皮敏消胶囊,有凉血止痒,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急、慢性荨麻疹、急性湿疹属风热证或风热挟湿证者。由苦参、防风、荆芥、苍术、蛇床子、蒺藜、白藓皮、苍耳等组成。

皮肤病血毒丸,有消肿止痒,清血解毒的作用。可用于症见风疹,湿疹,皮肤刺痒,雀斑粉刺,面赤鼻齄,疮疡肿毒,脚气疥癣,头目眩晕,大便燥结的经络不和,温热疹血燥。本方由桃仁、荆芥穗(炭)、茜草、蛇蜕(酒炙)、赤芍、当归、白茅根、地肤子、地黄、连翘、金银花、苦地丁、土茯苓、苦杏仁(去皮炒)、防风、黄柏、皂角刺、白芍、牡丹皮、熟地黄、白芷、红花等组成。

八宝五胆药墨,可消炎解毒,凉血止血,活血止痛,消肿软坚,防腐收敛;适用于吐血,咳血,便血,鼻衄,赤白痢下,无名肿毒,痈疽疮疡,皮炎、顽癣、湿疹等。本方由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羚羊角、珍珠、蟾酥、藕节、红花、蛇胆、猪胆、牛胆、熊胆、青鱼胆、川芎、小蓟、牡丹皮、大蓟、白茅根、夏枯草、丁香等组成。

阴囊湿疹患者要注意四点

阴囊湿疹起病不外乎外感内伤两端,外为时邪侵袭,内为饮食,情志,劳欲所伤。

防外邪:风热外袭,复受风邪,居处潮湿,阴冷,或淋雨,或阴部不洁汗液浸渍,暑热阳邪夹风,是风,湿,热三邪的来源,应注意避之。

饮食:饮食不节,膏梁厚味,损脾伤胃,脾失运化则湿浊内生。患者不可过食茶酒,鱼腥海鲜,生冷瓜果或苦寒药物,辛香油炸之品。

情志:郁怒伤肝,思虚劳神损心脾,情志过极可化火,伤津耗血,气血失和则气血不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成为发病主因。患者应该保持心态平和,情志舒畅。

劳欲:过度劳累,房事过度,可致肾精耗损,易为外邪所伤。患者应劳逸结合,规律作息,节制有度。


如需了解更多健康与用药问题,可@玥亮说药加关注,查看更多疾病用药有具体文章介绍,如阅读,学习对你有帮助,请转发,评论,让更多的朋友受益。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