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艾滋病(HIV)常识

流行情况:1981年6月美国首次报告第一例艾滋病。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6月3日宣布:全世界登记在册的艾滋病例已接近117万,预计2000年,全球HIV感染者可达3000~4000万。艾滋病病毒在1983年通过血制品传入我国,至1995年底,我国已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3341人,其中117例为艾滋病病人。目前,我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有HIV感染的报告。 艾滋病 传染源:为艾滋病患者及HIV携带者。 传播途径:性接触,包括同性恋和双性恋;血及血制品传染,或共用受HIV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如静脉药瘾者;母婴传染,又称围产期传播。 易感人群:主要是男子同性恋及双性恋者和静脉药瘾者,其次为输血者和经常使用血制品者(如血友病患者经常使用第Ⅷ因子);异性间滥交者及父母是艾滋病患者的儿童,性病患者。 一般认为HIV进入人体后能选择地侵犯有CD4受体的淋巴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HIV的包膜蛋白GP120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然后HIV脱壳进入宿主细胞,在胞浆内经病毒逆转录酶作用,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DNA 互补链,再以此为模板,形成互补的DNA双链,然后环化形成dsDNA并入胞核,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 DNA中,成为前病毒,感染进入潜伏期。一俟受染细胞被激活,前病毒DNA 转录成病毒 RNA,同时合成病毒各种结构蛋白,经装配后形成大量的新病毒颗粒,以芽生方式从细胞表面释放出来,继续攻击其他T淋巴细胞。 HIV在T淋巴细胞内繁殖和释放过程中,可引起宿主细胞病变、死亡,造成T。淋巴细胞的耗竭,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诱发顽固的条件致病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受体CD4除较多位于T淋巴细胞表面外,也见于 B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脑脊髓中的小胶质细胞等。HIV 也能感染这些细胞,损害其免疫功能。B淋巴细胞受损,表现为多克隆B细胞活化,血清总Ig、尤其IgG和IgA增高,对新抗原或B细胞激活信号不起反应。HIV侵入单核巨噬细胞,但很少发生病变,成为病毒贮存场所,并可将病毒播散至全身的组织器官,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脑组织、脊髓及周围神经受侵袭,则可引起原发脑瘤、颅内肉芽肿性占位病变,脊髓和周围神经肿瘤或炎症。

注:文章图文信息编辑整理自网络,仅作知识分享使用,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