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恐艾吧13.7万人背后,是无知?还是自我沉沦?

作者:小鹿有心

原创作品,转载需注明出处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说过:"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人性的一大特点在于对未知事物总有颇多猜测,竭力寻找证据去佐证它、或者推翻它,乃至脱离它,但最后往往陷入无穷无尽的自我怀疑中。

对于艾滋病这种谈之色变的世纪绝症,似乎更是如此,由此社会上诞生了一个社会群体——恐艾症患者。

与艾滋病这种疾病不同的是,恐艾是一种心病,是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

在一次或者数次放纵以后,本来风平浪静的心情在某个偶然的渠道上看到"艾滋病"三个字眼,不可遏制地被恐慌与畏惧统治了。

他们不敢声张、不敢倾诉,一边强颜欢笑着应付周围的人,一边用网络的渠道反复搜索、反复查询、反复提问。

网络的弊端在于参差不齐的用户,他们有的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回答问题,有的则是唯恐天下不乱地"添油加醋",有的更是以营销为目的,怎样利于自己的推销就怎样作答。

同一个问题,五花八门的答案,更是增添了提问者的惶惑,他们将自己盲目地带入别人或真或假的故事里,将身体出现的症状与艾滋病症状对号入座,从此内心陷入了天塌地陷的崩溃中。

"恐艾吧"——国内最大的恐艾者网络社区,在这个关注高达13.7万人、累计一共1500万个贴子的社群,随处可见的都是关于染病概率与窗口期的提问。

某网友将自己的行为详细地描述出来,询问众人染病的概率,他期望得到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似乎凭着这一答案才有力气维系自己原本的生活;

某网友面对反复检测的结果——试纸上的一道杠,仍表质疑,他将截图发至网上,希望更多人给予肯定。

但纵然所有的网友都说他没事,他也没有完全解除恐惧。关掉网页后,他掐着时间再一次沉入检测。很久以后,他打趣说道"自己这半年来滴在试纸上的血大概都能救活好多个需要输血的病人了"。

还有网友彻夜翻看贴子,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案例做对比,将他人的畏惧、他人的结果当成自己的最终归宿。他们未经检测,就写好了遗书,卖了房子,沉郁地等待死亡。

在恐艾吧,"一阴到底"代替了世间最美好的词汇,成了所有人都希望得到的祝愿,"脱吧"、"走吧"成了他人架起的、一道助人重回天堂的阶梯。

人类的恐惧,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无知。

购买艾滋病检测试纸的人很多都对艾滋病没有最基础的认识,他们从人云亦云中得到信息碎片,拼凑成一知半解的答案,于是恐慌在所有情绪中占了上风。

"衣服跟艾滋患者的衣服一起放洗衣机里洗,会感染不?"

"HIV检测试纸会不会有病毒?会不会被感染?"

"新买的衣服上面有干了的血迹,会不会感染?"

……

对艾滋稍有了解的人士而言,这些问题近乎无趣,答案也是一目了然,但偏偏就是这些问题占据了问题区的半壁江山。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明明懂得艾滋病的原理,却仍然对此心怀畏惧的。

骆先生,22岁,他的父亲是一位艾滋病患者。

父亲过世后,他在网上无意中看见一个"和艾滋病患者共洗衣服而染病"的贴子,他便陷入了无尽的自我怀疑中。

他渐渐觉得生活变得不对劲了,别人投射过来的眼光带着以前察觉不到的苛刻与刁钻,他不敢出去社交,深怕被人发现、被人远离、被人耻笑,他也害怕无意中将病毒带给别人。

他每日只坐在家中,沉迷网络,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手机,刷新贴子。他查询所有关于艾滋病的资料,浏览其他网友分享的亲身经历。

如此过了大半年,他对于百度百科上关于艾滋病的赘述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了,但是家中仍是布满了消毒水的气味,抽屉里一盒一盒网购的各种牌子的检测试纸也轮换更替着使用。

所有人,所有测验,包括权威医院的报告,都告诉他,他的结果是阴性,不可能染病。但是他还是忍不住怀疑:这会不会是一种目前无法检测出来的病种?

对于艾滋病,仅仅是怀疑,就足够毁灭一个人了。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会给艾滋病患者一个拥抱么?

下面的评论分为三种:

第一种答案是不会。"道理都懂,但还是会害怕",他们明确表示了自己对艾滋病的传染途径非常了解,但不管艾滋病以什么样的方式传播,他们接受不了怀里的人是实实在在的艾滋病。

第二种答案是会。选择这种答案的人很少,他们认同艾滋病患者和其他人没有不同。

第三种答案是最多的,也是最不可思议的。他们的答案是不会,理由是"我怎么知道他会不会突然咬我"。

网友对于艾滋病患者恶意的猜度,似乎并不是无的放矢。

2014年,曾经有一则震惊世界的新闻:

肯尼亚一名19岁的女孩,在不幸染上艾滋病后,决定报复男人。

她说:"我恨男人,我应该报复他们,我的未来都被他们毁了,他们必须要为此付出代价。"

随后的3个多月里,她与324名男生发生关系,其中有学生,也有政客、作家、律师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

更可怕的是,这场以一人为中心展开的蛛网,在其它当事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几何代数式的成长,细细密密地朝四周铺展开来。

无独有偶,这种情况在国内也有发生。

2019年,一名叫做杨力的男子经专家确诊,患上了艾滋病,他承认了在东莞打工期间嫖娼的事实。

出院后,心理扭曲的杨力发誓要报复这些"小姐",也要让那些喜欢嫖娼的男人患上艾滋病,他没有听取医生的告诫,于同年6月,与一家足浴店的女子发生性关系。

所幸二人由于价格原因起了纷争,杨力当场被捕,这场由艾滋病产生的报复并没有牵连更多人。

很多艾滋病患者,他们打心底里滋生的不公感让他们怨恨整个社会,罪恶由此滋生。

看着新闻媒体的报道,很多人评论说:我已经走不出恐艾的阴影了。

蒙田说:"害怕自己遭受痛苦的人,实际上已经遭受了他所害怕的痛苦。"

对于恐艾,我希望以下三点能够帮到你:

  • 恐惧源于未知,击败恐艾最好的办法,一定是直面它!

对于未知的的东西,网络已经成了最有效的、最快捷的了解渠道。隔着一条网线,很多难以启齿的话题变得活泛起来。

但是,请千万不要盲目地搜索、询问。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别人无法作为你的参考。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对面是否坐着一个涂着油彩、对你露出一个恶作剧般微笑的"小丑",这些驰骋在网络上的"恐怖分子"很容易就能击溃你的意志。

如果想要学习知识,请一定到官方的网站;甚至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正规医院、权威机构学习。

  • 就像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保持自律是远离艾滋的最好办法。

已经过了"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年代,越来越开放的性观念、无处不在的诱惑,使我们很容易走偏了道路。

淘宝上艾滋病检测试纸销售量最高的一家药店,单单这一样商品就有着16万条评价。与其说是评论区,这里更像是一个大型还愿现场。

可以想象,他们怀着万分忐忑的心情买下试纸,血液融入试纸后,形成的一道鲜明的红色,那一瞬间的欣喜足以将他们淹没。

虽然为他们过去的行为感到不耻,但也同样为这一条条饱含庆幸的评论感到安慰,这些都是从地狱里逃出来的人,下半辈子他们不用带着各自的家庭一起在痛苦中沉沦。

他们发誓"今后一定洁身自好",我也希望他们真的能如他们所说,保持自律。

没有犯错的人都是幸运的,因为不用承受那种将命运交给上天的苦楚,也不用为头顶把柄悬而未决的大刀而战战兢兢。

尚未犯错的人,也更应该去看看那片充满了"正能量"的评论区,在每个错误来临之际,也许会懂得三思而后行。

  • 心病需要心药医。人,终究还是要自救的。

截止到2018年9月底,我国现存艾滋病患者85万。

艾滋的恐怖,从很久以前就深入人心了,但是随着它的面貌逐渐展露在我们的眼前,那些预防的条条框框已经无比清晰了。

说是传播,但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考验。

艾滋是疾病,恐艾却是心病。若掐断了艾滋所有传染渠道,尚且不能压下心中的疑神疑鬼,我劝你最好找个心理医生。

不论是恐艾吧现存的13.7万关注者,还是淘宝检测试纸16万劫后余生的评论,所展现的最多的情绪莫过于悔恨。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孑然一身。

谨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END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