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我国首部HPV专家共识发布 指导预防接种

图片来源 资料图片

7月13日,《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正式发布,这也是我国首部HPV相关疾病免疫预防方面的专家共识,由30多位国内知名临床医学和疾病预防控制专家通过对上百篇文献,尤其是对中国数据进行研究后编写审核而成,将为我国临床医生、疾病防控与免疫规划人员提供权威理论和实践指导。

20岁及40-45岁为两个HPV感染高峰

2018年5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呼吁所有国家采取行动,2030年全球消除宫颈癌。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主任委员、共识编写专家王华庆介绍,响应世界卫生组织这一呼吁,“我们需要一份客观、系统、前瞻且适用于本土的专家共识,从技术层面引导接种医生、疾控专业人员、临床医生,规范、科学地参与宫颈癌及HPV相关疾病的防控,尤其是开展HPV疫苗接种活动。”

共识指出,HPV感染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其感染率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年轻的性活跃女性宫颈部位HPV感染率最高,感染高峰年龄在20岁左右。随着年龄增长,宫颈HPV感染率明显下降。我国以人群为基础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存在第二个HPV感染高峰,在40岁-45岁左右,这一方面与大年龄段女性免疫功能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对新发和既往感染的清除能力下降,从而更容易发生持续感染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其本人或配偶与新的性伴侣接触而发生感染有关。

去年全球30多万名女性死于宫颈癌

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公布的结果显示,2018年,全球有近57万名女性新患宫颈癌,30多万人死于宫颈癌。其中,中国新发宫颈癌病例数约11万例,每年约5万名女性因宫颈癌死亡。

全球约70%的宫颈癌与HPV16/18有关,而我国与HPV16/18相关的宫颈鳞癌比例约为84.5%。有研究发现,中国的HPV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与全球不同,除广泛流行的HPV16和18型外,HPV52和58型在我国宫颈癌患者中的占比显著高于全球水平。

此外,有多个性伴侣或性生活频繁者、初次性生活年龄低的女性、其男性性伴侣有其他HPV感染性伴侣的女性、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尤其是多种性传播疾病混合存在的女性,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包括HP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器官移植接受者等)都是高危人群。

专家表示,促使HPV感染持续存在并进展为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各种微生物的感染,如沙眼衣原体等,二是行为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生活过早、多性伴、多孕多产、吸烟、长期口服避孕药、营养不良以及保健意识缺乏,不愿主动接受宫颈癌筛查等。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编辑 岳清秀 校对 卢茜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