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中国从此再无“新冠肺炎”!更名又降级释放什么信号?还免费治吗

12月26日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很多人用“一个时代的结束”来形容新规定的发布,这意味着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隔离”、“密接”和“新冠入境检疫”都将成为历史,只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中国的防疫政策进入新的阶段,新冠时代要翻篇了。

新规定出台的背景是:当前,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新冠病毒变异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潜伏期。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致病力较早期明显下降,所致疾病将逐步演化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综合考虑病毒特点、疫情形势、疫苗接种、医疗资源准备和防控经验等因素,我们已经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

大多数人都清楚,现阶段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病毒毒株的毒性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过去三年的成功防疫让中国扛住了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株,目前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传播速度快,但是致病性和致死率低,这一变化成为我们调整优化措施的基础。

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地说,“高强度防控的收益和由此付出的代价不匹配”也是我们调整措施的一部分原因,这没什么丢人的,事物是不断运动发展的,病毒也在不断变异,防控措施当然也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不同的阶段做出不同的决策,是时候把精力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了。

当初定名为“新冠肺炎”,是因为早期病例大部分有肺炎表现,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主要流行株以后,致病力减弱,仅有少数病例有肺炎表现,如果仍然以“新冠肺炎”命名,只是反映了感染后较为严重的症状,不能全面概括感染者的临床特征,现在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是一个范围很大的概念,更加符合现阶段的特征和危害。

当然了,改的只是名字,不代表毒性已经降低到我们可以忽视的地步,我们还是清醒认识到不是“新冠没有肺炎”而是“新冠不止肺炎”,每一个人仍然需要注意健康安全,做好个人防护。

自1月8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将从现在的“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很多人对甲乙类传染病没有概念,当前,中国法定传染病一共有40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甲类包括鼠疫、霍乱,乙类常见的有狂犬病、艾滋病等,流行性感冒属于丙类。

现阶段,我们是把新冠病毒感染划入乙类但参照甲类来管理,按照防鼠疫和霍乱的标准的来防控新冠病毒感染,1月8日后就恢复到了正常的乙类乙管状态,我们想一下,狂犬病会不会隔离,会不会判定密接,就可以理解以后的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措施是什么标准了。

既然新冠病毒感染即将调整为“乙类乙管”,那么还能不能免费治疗?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其实甲类传染病不一定免费治疗,乙类传染病也不一定会收费,比如在我国艾滋病和肺结核虽然是乙类乙管,但治疗药物是免费的。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费用,现阶段执行的仍然是2020年出台的政策,只要感染了新冠,与新冠治疗的相关费用都是免费的,由医保和财政共同分担费用,个人不用花钱。

1月8日以后,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不再进行全员核酸,并且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现在还没有出台官方文件,医保方面也没有新变化,那就意味着仍然按照以前的标准执行。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个人自行购买抗原或者自行去医院核酸检测就需要自费,至少也要消耗医保个人账户里的余额。

新冠实行乙类乙管后,不太可能像以前那样完全免费了,会有一部分需要患者自费,我们要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一定要参加,还有大病保险和商业险也可以考虑,别怕花冤枉钱,这些都是可以减轻负担的办法,“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不是说说而已。

新冠更名并降为“乙类乙管”,并不意味着它马上就会变成“益生菌”,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希望大家平安健康,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期待黎明的到来。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