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
- 概述
单纯疱疹是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HSV)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可通过接吻、其他生活密切接触传染。多侵犯皮肤黏膜交界处,皮疹为限局性簇集性小水疱,症状轻时可自愈,如需用药则以抗病毒药为主。
单纯疱疹病毒主要分为1型HSV-Ⅰ和2型HSV-Ⅱ,患者在感染后可发生临床症状,随后病毒长期潜伏在人体内,当患者出现某种诱因如发热、受凉等,症状可再次发作。所以长期潜伏和反复发作为其临床特征。
单纯疱疹是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泛的感染性疾病之一。HSV-Ⅰ型首次感染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幼儿,HSV-Ⅱ型首次感染主要发生在成人。据估计,在全世界50岁以下的人群中,约有67%感染了HSV-Ⅰ;在15~49岁的人群中有超过4亿人感染了HSV-Ⅱ。如果新生儿经产道分娩时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播散性感染或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病情比较凶险,病死率高达15%~50%。
传染源为患者或是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后者在传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HSV-Ⅰ可通过接吻、接触被污染的餐具或毛巾等物品,HSV-Ⅱ通过密切性接触传播。
- 病因
人类单纯疱疹病毒(HSV)系DNA类病毒,HSV可存在于感染者的疱液、口鼻和生殖器分泌物中。HSV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摄氏度加热30分钟、紫外线照射5分钟或乙醚均可使其灭活。
根据其抗原性质的不同分为两个亚型:即HSV-Ⅰ和HSV-Ⅱ。HSV-Ⅰ主要侵犯面、脑及腰以上部位;HSV-Ⅱ主要侵犯生殖器及腰以下部位。正常人可作为病毒携带者。人是单纯疱疹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70%~90%的成人皆曾感染过HSV-Ⅰ。
病毒经过口腔、呼吸道、生殖器以及皮肤破损处侵入体内后,会在局部增值,形成初发感染,同时可沿神经末梢至其支配的皮肤区域,形成潜伏感染,并持续潜居于人体正常黏膜、血液、唾液、神经组织及多数器官内。当某些诱发因素如发热、受凉、日晒、情绪激动、胃肠功能紊乱、药物过敏、过度疲劳、机械性刺激以及月经、妊娠等发生时均可激活处于长期潜伏状态的病毒,促成本病复发。
- 症状
临床上可分为原发型与复发型两型。初发单纯疱疹潜伏期2~12天,平均6天,几乎所有的内脏或黏膜表皮部位都可分离到HSV。初次感染(不论是HSV-Ⅰ或是HSV-Ⅱ)时宿主急性期血清中无HSV抗体,常伴有全身症状,且往往比复发性疱疹明显。原发型单纯疱疹皮肤黏膜损害常需2~3周愈合,而复发型单纯疱疹的皮损大多于1周内即可消失。
1.皮肤疱疹
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以唇缘、口角、鼻孔周围等处多见。初起局部皮肤发痒、灼热或刺痛,进而充血、红晕,后出现针头或米粒大小簇集水疱群,基底微红,水疱彼此并不融合,但可同时出现多簇水疱群。水疱壁薄,疱液清亮,短期自行溃破、糜烂、渗液,2~10天后干燥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2.口腔疱疹
疱疹和溃疡出现在口腔黏膜、舌部、齿龈、咽部,可波及食管。患者局部疼痛、拒食、流涎。可伴发热及颌下淋巴结和(或)颈淋巴结肿大。儿童与青年人多见。
3.生殖器疱疹
主要为HSV-Ⅱ型感染所致。生殖器、会阴、外阴周围、股部和臀部皮肤均可受累,出现疱疹、溃疡及点片状糜烂。男性多发生在龟头、包皮、冠状沟、阴茎,亦可累及阴囊;女性则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宫颈,亦可累及尿道。有肛交史同性恋者可引发疱疹性直肠炎,继而出现肛周和直肠化脓性感染或腹股沟淋巴结炎。
4.眼疱疹
表现为单疱性角膜炎、结膜炎,大多为单侧性,常伴患侧眼睑疱疹或水肿及耳前淋巴结肿大。反复发作者可致角膜溃疡、浑浊,甚至穿孔致盲。在新生儿和AIDS患者中,可发生脉络膜视网膜炎。
5.疱疹性瘰疽
是原发口或生殖器疱疹的一种并发症。病毒可经手指上皮破损处进入或由于职业及其他原因而直接进入手指表皮内,疱疹病变常发生于末端指节,深入至甲床形成蜂窝状坏死;故局部疼痛剧烈,呈跳痛样,常伴有发热、肘窝和腋窝淋巴结炎。经常裸手接触疱疹患者的牙医和护士易有罹患本病的危险。
6.疱疹性湿疹
系原由慢性湿疹、皮炎等病损的患者合并HSV感染所致,易误诊为原有湿疹的加重。在皮损区及其周围皮肤突然发生病毒感染,或发生血行播散,累及其他重要脏器而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7.新生儿疱疹
新生儿HSV感染中的70%由HSV-Ⅱ所致,皆因出生时接触生殖道分泌物而被感染;先天性感染常是原发性HSV感染的母亲在妊娠期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的胎儿可早产,或先天畸形,或智力发育障碍,即所谓“TQRCH”综合征。新生儿感染HSV后可呈现无症状隐性感染,也可引起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轻者仅为口腔、皮肤、眼部疱疹,重者则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甚至全身播散性感染。
8.播散性单纯疱疹
播散性HSV感染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儿童,亦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抑制)者。初起表现为重症疱疹性口龈炎、食管炎、或外阴阴道炎,高热、甚至惊厥,继而全身发生广泛性水疱,疱顶脐凹,同时可发生病毒血症,引起疱疹性肝炎、脑炎、肺炎、胃肠炎以及肾上腺功能障碍等内脏损害。
- 检查
必要时可作疱液涂片、免疫荧光检查及血清抗体测定等。最近研究表明PCR(聚合酶链反应)用于检测HSV的血清亚型非常敏感,这些方法均有助于明确诊断和确定病毒类型。
- 诊断
根据反复在皮肤、黏膜交界处发生成簇水疱,有一定诱因,病程较短,不难诊断。
凡体表部位具有典型疱疹损害者诊断不难。
常见的单纯疱疹多为复发型,依其临床皮损特点,发作部位即可诊断。
- 鉴别诊断
对某些少见的原发感染者,或损害仅存在于腔道深处(如生殖道、呼吸道等),或仅有内脏疱疹损害而体表无损害者,有可能会误诊。
另外,本病有时需和面部带状疱疹、脓疱疮、手足口病及固定性药疹相鉴别。
1.带状疱疹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皮损表现为群集性水疱,基底部发红,多沿一侧皮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常伴有神经痛,病程一般2~3周。
2.脓疱疮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细菌感染。皮损为散在的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容易破溃、糜烂,脓液干燥后可形成脓痂。脓液中可分离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
3.手足口病
由柯萨奇病毒或肠道病毒等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发病前可能有低热等症状,容易在手、脚和口腔出现损害。开始为红色斑疹,很快发展为小水疱,周围皮肤发红,水疱容易破裂,破裂后可形成糜烂面。病程1周左右,愈合后很少复发。
- 并发症
首次发生单纯疱疹可能有发热和不舒服,尤其是儿童首次发生的疱疹性龈口炎时,可伴有发热和不舒服、肌肉痛、易怒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有可能有进食、饮水和吞咽困难。
单纯疱疹复发前可能有疼痛、烧灼感、麻刺感和瘙痒。
HSV-Ⅰ也偶可引起其他系统异常,包括生殖器、肝、肺、眼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可能表现为发热、头痛、抽搐和意识受损等。
另外,单纯疱疹可能会对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者造成威胁。
1.新生儿单纯疱疹
母亲患生殖器疱疹,可经产道感染新生儿。一般出生后4~6天发病,表现为喂养困难、高热、肝脾肿大和黄疸,皮肤、口腔黏膜、结膜可出现水疱、糜烂,严重者可伴有意识障碍。
2.播散性单纯疱疹
又称系统性单纯疱疹,营养不良、淋巴瘤、特应性皮炎、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容易患病。多伴有高热,甚至惊厥,发生病毒血症后可导致多个内脏受损,包括疱疹性肝炎、脑炎、胃肠炎等,可以伴有或不伴有皮肤黏膜损害。皮肤黏膜表现为广泛性水疱,水疱顶端可能有脐窝状凹陷。
3.神经系统感染
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中,单纯疱疹病毒还会侵犯脊髓和大脑等神经组织。
- 治疗
体表皮肤黏膜限局性HSV感染可仅采用局部用药治疗,对症状、皮损较重,或播散性感染或重要脏器受累的患者则应给予全身性抗病毒用药及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
1.局部治疗
以收敛、干燥,防止继发感染为主。可外用3%酞丁胺霜、3%阿昔洛韦眼膏及2%甲紫溶液局部涂搽,3或4次/天即可。
若有继发感染,可用0.5%新霉素软膏、0.5%金霉素眼膏或莫匹罗星软膏、达维邦乳膏等。
糜烂渗出时,可用3%硼酸溶液、1%醋酸铝溶液局部湿敷,可以使皮损干燥、疼痛减轻或消失,缩短病程。
疱疹性角膜炎结膜炎,可用0.1%疱疹净眼药水,1%阿昔洛韦眼药水及0.1%病毒唑眼药水滴眼,1次/2小时。
复发性患者,可用3%阿昔洛韦眼膏与0.1%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治疗,较单用抗病毒药物见效快、疗效高、疗程短。
2.全身治疗
可选择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口服治疗。除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外,非核苷类抗病毒药亦可选用,如利巴韦林、异丙肌苷、聚肌胞、干扰素等,可与核苷类药物配合使用。
- 预防
1.新生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烫伤和湿疹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接触HSV感染者。
2.对患有生殖器疱疹的产妇,宜行剖腹产,以避免胎儿分娩时感染。
3.安全套可减少生殖器疱疹的传播,尤其是在无症状排毒期。一旦出现疱疹皮损,即应避免性生活。
4.严禁口对口喂饲婴儿。
5.不要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
6.可选用HSV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本文参考文献来源:
蒲公英医学百科
辜红梅,蒙义文,蒲蔷. 黄精多糖的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 2003
王志玉,许斌,宋艳艳等. 大黄乙醇提取物体内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的研究.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 2003
刘颖华,何开泽,杨敏,蒲蔷等. 川牛膝多糖硫酸酯的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活性.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 2004
郭卫真,邓学龙,董伯振等. 叶下珠属植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作用.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 2000
方建国[1],胡娅[1]等. 大青叶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研究. 《 中国中药杂志 》 , 2005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