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大学生不明原因发热,呼吸困难,放射科大夫根据CT判断患了艾滋

早读片,住院医读了一个很“奇怪”的的胸部CT,病人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因近期疲劳,发热、呼吸困难,做了胸部CT平扫。CT的图像上有弥漫性的病变,住院医觉得用普通的炎症无法解释。

普通的肺炎,比如细菌性炎症,多表现为这样。左肺内看到一大片高密度影子,而右肺是正常的。

但这个大学生,确实这样子的,可以看到CT上双肺多发片影(红箭所示发白的区域)。而且都比较模糊,像磨玻璃影子,沿着肺门区往外围发展。

住院医经验少,只是隐隐觉得不像普通肺炎,但却说不好属于哪一类感染。读片时,我询问了病史,了解到病人并无慢性肾病等长期服用激素导致免疫抑制等的病史。因此考虑,这是一种特殊感染,病人很可能感染了HIV,也就是此人极有可能是艾滋病患者。经过与其主诊医师沟通,建议查HIV,证实了我们的猜想!

这种肺内炎症,称为肺囊虫肺炎(PCP),其病原菌为耶氏肺囊虫(pneumocystis jiroveci)。而非以前认为的由卡氏肺囊虫,后来发现后者仅仅引起豚鼠发病。这并不奇怪,西医就是在不断地纠错中发展的。而PCP是AIDS患者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肺囊虫,又有人叫肺孢子虫,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免疫正常人群可携带此菌而不致病。90%的PCP发生在CD4小于200的艾滋患者中。临床上,此病还多见于肾病科,或者肾移植术后等,这些病人长期服用激素,导致免疫力下降,也容易患有此病。

本例病人经过积极治疗后肺内病变基本吸收了。但抗HIV的治疗却任重而道远。

说起艾滋病,大家难免谈虎色变,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艾滋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平均为8-10年,感染者无症状,体表外观等一般状况正常,与正常人无异,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垂直传播种途径传播。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感染者就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因此,防治艾滋病是当前一项重大而迫切的社会任工作。虽然近年来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目前艾滋病传播蔓延的危险因素仍较广泛地存在,给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区,大学生正处于性活跃期,而且思想尚不成熟,自制力和意志力相对差,极易受社会中各种诱感的影响,容易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这些都是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潜在危险因素。第14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宣布每天全世界约有6000名18岁-24岁的青少年感染艾滋病,艾滋病在青少年中广泛流行的严峻形势已引起广泛关注,而进行健康教育是遏制艾滋病传播及流行的最好手段。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恋爱经历,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越来越宽容,他们的思想已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性观念,存在对性行为的开放思想,大学生中无保护性性行为发生率较高,而他们对此产生的后果却估计不足,没有意识到高危性行为极容易传播和感染艾滋病,这样就很容易使大学生处于感染艾滋病的高危境地。第十三届世界艾滋病大会达成了“行为干预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的基本共识,健康教育被公认为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力求让人们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从而减少、改变、消除容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提倡安全行为安全性行为、安全用血、安全分娩和哺乳等。大学生可塑性强,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最佳年龄段,完全有可能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防治知识、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来预防艾滋病的感染。

最后杨大夫想说的是,无知者无畏,让我们行动起来,从各种角度,各种媒介去宣传预防艾滋病的手段从而防微杜渐,达到预防胜于治疗的目的。

部分内容摘自《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认知水平和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效果比较研究》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