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零歧视”才能“零艾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小蒙 通讯员 王晓婷 徐丽芳 实习生 陈文静

3月1日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每年确定的世界艾滋病零歧视日。主题标志为蝴蝶,象征着蜕变、重生、美丽和自由,也代表每个人对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关爱与祝福。2021年零歧视日的主题是“结束不平等”。

在现实生活中,大众人群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之间存在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人们缺乏对艾滋病正确的认知有关。

下面,济南市疾控中心专家来和大家聊聊艾滋病的那些事儿,

首先,艾滋病的传播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排出

HIV病毒必须经过体液(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从感染者或病人体内排出。

2.存活

HIV病毒必须具有活性才会传播。

3.进入

HIV病毒需要经过破损的皮肤、黏膜等进入到另一人的血液循环系统中。

4.足量

HIV病毒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可能造成传播。

满足以上的条件,才有可能感染,当然也和个体差异有关。

随着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日益普及,治疗有效性的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从前认为“被诊断艾滋病就等于判死刑”、“艾滋病是不治之症”等观念,开始接受艾滋病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疗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这一转变,都需要从心理上做出相应的调整。HIV感染者只是感染了病毒,如果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控制好病情,就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也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和正常人并无两样。艾滋病病毒是我们的敌人,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还是我们的朋友。

“歧视”是防艾进程中的一大障碍,正确地了解了艾滋病,对“艾”零歧视才会实现。让我们大家一起,向“零艾滋”目标迈进!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