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的重大题材电视剧《埃博拉前线》每天19:30正在浙江卫视中国蓝剧场热播。该剧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及“中非影视合作创新提升工程”合作合拍项目,用扎实的创作讲述援非抗埃故事,带给观众别样的情感与触动。
《埃博拉前线》在创作上积极创新,对主旋律与复合类型化的融合进行了有效探索,开播即收获超高口碑,引发大众追剧热潮,浙江卫视矩阵短视频播放量突破6.8亿,多条热门视频点赞量破百万,播放量破亿,很多网友在评论区直呼该剧“代入感太强了,氛围绝了”“医者仁心,向医护人员致敬”……相关话题#埃博拉前线看哭了# #罗晋演出了埃博拉前线抗疫紧迫感# 纷纷登上热搜高位,让观众看到了新时期“不一样的主旋律”
多线叙事,探索类型创新
即将回国的郑书鹏,被中卡友好医院里新收治的重症病患拦住了归国去路。几经调查,患者感染的正是被称作“生命黑板擦”的埃博拉病毒。卡巴利亚立即启动了病毒传播调查,并封锁中卡友好医院,郑书鹏也发现,疫情的传播始于空白点“神秘”的桑宜村……
剧集用多信息、快节奏的手法拉开故事序幕,完成了中国援非抗埃过程中的多面侧写——既有中国援非医疗队与中卡友好医院医护人员携手抗疫,也有当地居民防护意识薄弱、文化风俗不同带来的观念差异……信息密度逐渐加强。
在中国援非近60年历程中,医疗援非持续时间长、跨度大、成绩显著。如何让作品既不脱离大的历史背景,又有艺术感染力?创作团队将作品融合医疗、灾难、推理等元素,让主旋律作品在多线叙事中有新表达。
《埃博拉前线》设置了两条叙述线:围绕援非抗埃主题的主线,关乎生命拯救——随着疫情蔓延,援非医疗队既要克服人手短缺的困难,又要在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与病毒搏斗,与时间赛跑。
具有戏剧性的副线,关乎和平正义——被武装分子控制的黑钻石产地桑宜村,是病毒传播链条的空白点,华裔女记者何欢潜入这里进行卧底调查,结识了前往桑宜村进行调查的郑书鹏。此时,多重危机都在肆虐侵扰着钻石矿区的村民。
剧中,即将归国的郑书鹏选择留下,中国医疗队增派新医疗力量加入,都是中国援非抗埃的情景再现;记者何欢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桑宜村进行调查等桥段,则是艺术化的创作。
剧集播出后,前驻马里、摩洛哥大使,前外交部非洲司司长程涛表示,剧集吸收了2014年中国对非洲援助抗击埃博拉疫情过程中的相关故事,其中穿插的钻石走私等故事情节,烘托了主题,也让故事更有亮点。
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叙事准则下,这部剧既有主题表达,也有着类型化创新。
提炼人物,沉淀细节
作品能否立住,取决于故事内容和讲故事的方式,还需要立体丰满的人物做支撑。
《埃博拉前线》遵循了抗击埃博拉疫情的时间线,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把中国援非近六十年间医护人员精神凝聚到主要角色身上,塑造出了丰富、立体的形象。
剧中,郑书鹏沉稳幽默,但也有一些“职业病”。独自来到桑宜村调查真相的他,身上有着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与仁爱之心;面对当地居民的友好拥抱,不好回绝的他选择背过身悄悄往身上喷消毒水。
追求新闻真相的女记者何欢,看似柔弱却有着身处险情敢打敢拼的果敢。
对待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对待职业的忠诚与热爱,在冯刚、谢云虎、罗启晗、何东等医护人员身上亦有体现。他们改造中卡友好医院、建立移动检测实验室、培训当地医护人员……在援非抗埃工作中,践行着中国医疗队队员救死扶伤的使命。
戏份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本地医生“老盖”,因抢救18号床病人被感染但仍心系患者;生活中的他会做加了老抽和木薯团子的番茄炒蛋,喜爱中国名曲《梁祝》且有独到见解。
这些角色交织在一起,勾勒出剧中鲜活的人物群像,也赋予了《埃博拉前线》一股直击人心的力量。在制作团队看来,角色们的身上体现了医生的职业本能——“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于细节中展现事实与艺术
从熙来攘往的街道,设备齐全的中卡友好医院,到简陋的木屋、路边废弃车辆、巨型兽骨,再到荒漠与草原相间的自然环境……《埃博拉前线》中具有带入感的场景,一下将观众拉入了异域时空,故事也变得更加生动。
这些呈现,源自于充足的案头准备工作。
创作前期,创作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深入了解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工作生活,先后去到塞拉利昂和坦桑尼亚,就当地市场、医院、村落、渔港、街巷等地,医疗卫生、传统文化、风土民情、自然风貌等方面进行调研,让剧中环境、场景“有据可考”。
同时,创作团队查阅了近千万字资料,采访了援非医疗队的原工作人员、知名学者近百人次,在开机前做了大量文案工作,为创作提供坚实、可信的内容基础。期间,共创作3稿剧本。
案头工作准备之余,创作团队还在“物”和“人”的再现上进行准确把控。
“物”的方面,无论是医院内景、医生宿舍还是周围外景,美术团队严格参照当年援非医疗队所在的医院进行置景。剧中P3、P4的实验室的美术搭建、美术设计按照一比一进行实景再现,同时剧中出现的P3、P4实验室也都是真正可使用的实验设备和器材。
“人”的方面,创作团队随时与医疗专家沟通,甚至在拍摄现场也有医生现场指导,让医疗设备摆放,实验设备具体流程操作,防护服穿戴细则,专业名词使用等细节都做到正确且专业。
独特的拍摄手法,也增强了作品的可看性。剧中,介绍环境的一镜到底,让作品拥有纪实风格;在探针镜头的拍摄下,生动地呈现了厚厚的防护服后面医疗队员们汗如雨下、毛孔翕张的细节状态;头盔摄像机的使用,则构建起人物第一视角,代入剧情中的紧张氛围。
作为“中非影视合作创新提升工程”合作合拍项目,《埃博拉前线》展现了中国医生的坚毅勇气和成功遏制病毒蔓延背后的中国效率,以及危难时刻选择与非洲人民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接下来,剧中医疗救治、案件追查等多条线索如何进一步展开,值得期待,每天19:30 敬请锁定浙江卫视中国蓝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