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新冠病毒“传”不动了?奥密克戎新变毒株CH.1.1席卷近70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 实习生李佳英 杨瑜 北京报道刚刚经历一次感染高峰,国内疫情形势趋于稳定时,全球疫情态势再次风云突变。一种新变株CH.1.1正走进大众视野。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数据,截至当地时间1月28日,CH.1.1占美国病例的1.5%,仅位于此前广泛传播的XBB和BQ类型毒株之后。

CH.1.1的出现要追溯到近半年前。根据GISAID数据库收录序列,2022年7月8日,CH.1.1在印度被首次采集发现。有研究指出,作为主流毒株BA.2.75的一个分支,CH.1.1有可能更具传染性和免疫逃逸,甚至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美国、英国和新西兰等国家正面临CH.1.1的大范围蔓延,据GISAID数据库,截至2023年1月31日,CH.1.1已在至少67个国家和美国51个州被检测发现。CH.1.1在国外的流行也引发了国内民众的焦虑。1月31日深夜,中国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疾控动态”就相关疑问进行了解答。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尽管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脆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和未接种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强个人防护。

奥密克戎新变CH.1.1是什么?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正在追踪名为CH.1.1的新冠新毒株。据CDC数据,截至当地时间1月28日,CH.1.1占美国病例的1.5%,占比位列第五。在CH.1.1之前的是占比高达61.3%的XBB.1.5,其次分别为BQ.1.1、BQ.1和XBB。一种新变种毒株正在逐渐引发人们关注。

早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做出新冠大流行尚未结束的提醒。在1月30日发表的声明中,世卫组织表示,尽管新冠大流行可能正接近转折点,但目前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成员更指出,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相比,新冠导致的死亡人数仍然很高,且中低收入国家以及全球高风险群体的疫苗覆盖率仍显不足,在是否会出现新变种病毒方面仍有不确定性。

CH.1.1被澳大利亚病毒专家Mike Honey命名为“Orthrus”,意为希腊神话中的“双头犬”,它属于主流毒株BA.2.75的一个分支。CH.1.1出现的时间并不久。根据GISAID数据库收录序列,CH.1.1于2022年7月8日在印度首次采集发现。

一个新变异株进入大众视野,学界和业界也对CH.1.1展开积极研究。1月17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CH.1.1并非XBB.1.5变异株的直系亲属,也不是德尔塔和奥密克戎重组而成的变种,但出现趋同演化现象。

另有研究也披露,新冠病毒在不断变异中保持着高传染力。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1月19日发布报告并指出,目前XBB.1.5仍是最具传染力的病毒株,但CH.1.1同样是高传染力,传播水平约每两星期翻一倍。

不过,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新增的这个突变位点L452R虽然曾经是德尔塔变异株的特征性突变位点,但CH.1.1和德尔塔变异株没有太大联系,因为这是CH.1.1趋同进化获得的,并不是来自德尔塔变异株,并且该毒株的致病力也不会像德尔塔那样高。

新毒株的高传染力正带来多国流行。根据新冠病毒信息资源库outbreak.info网站的数据,CH.1.1自2022年11月起传播率急速上升,主要在东南亚地区、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出现相关个案。根据GISAID数据库收录序列显示,近1个月,CH.1.1及其亚分支在全球序列数占比超过6%。截至2023年1月27日,已在CH.1.1谱系中检测到11438个序列,已在至少66个国家和美国51个州检测到。目前,CH.1.1主要在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国流行,在英国近一个月内上传的新冠病毒序列中占比约为25%。

据新西兰卫生部统计,在截至1月22日的一周内,住院人数有所下降,死亡率保持稳定。截至2023年1月19日,CH.1.1变异株为主要变异株,占测序社区病例的34%。BA.2.75和BA.5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分别占17%和9%。

一位新西兰奥克兰的居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再次感染上新冠病毒,自己猜测可能感染的是CH.1.1变异株,感觉比上一次德尔塔毒株流行期间感染症状要轻一些,其周围朋友感染的也没有之前那次多,不过他也表示,很多人现在也不做测试,也有可能一些人属于无症状感染的状态。

新毒株在英国的发展同样值得警惕。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的报告显示,CH.1.1和XBB.1.5这两个变异毒株在英国似乎具有增长优势。另据媒体报道,CH.1.1可能已经占英格兰地区所有新增新冠病例的23%,并且可能在部分地区可能占新增病例的100%。

在CH.1.1迅速蔓延时,国际组织积极应对新变种病毒。在世界卫生组织在1月25日公布的最新新冠病毒《每周流行病学最新情况》中,该变种被列为监测中病毒株。

CH.1.1是否会在我国引起大流行?

国内经历过一次感染高峰,大众正处于担忧新毒株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感染的阶段。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1月25日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我国阳性人数2022年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大年初二)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

对于新毒株CH.1.1,国内民众最迫切想要知晓的莫过于其传播力与致病力是否足以打破国内目前的局面,形成新一轮疫情。

而对此,1月31日深夜,中国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疾控动态”就CH.1.1相关疑问进行解答。

早在2022年11月13日,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从天津市报送的1例泰国输入病例样本(2022年11月10日采样)中检出CH.1.1进化分支。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监测发现24例CH.1.1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输入病例来源地涉及15个国家或地区。但截至目前未监测到CH.1.1及其亚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

在1月30日展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指出,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本轮疫情还是以BA.5.2、BF.7为主要流行株,目前没有监测到其他优势病毒株。春节假期期间,全国各省上报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1421条,经过分析发现共有11个进化分支,仍旧以BA.5.2、BF.7为主,并未发现新的变异株输入。

对于民众的担忧,中国疾控中心表示,尽管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脆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和未接种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强个人防护。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中疾控官网通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国境检疫工作有效,能够阻止国外新变异株大规模进入我国。而另一方面,我国的大规模疫情刚刚得到控制,人群的免疫屏障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可以判断近期奥密克戎亚变种对我国的威胁较小。

就致病性而言,中国疾控中心表示,目前未见CH.1.1变异株的致病性增强,仍需进一步关注。一般新毒株出现后,感染病例需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初步判断新毒株的致病力是否变化。

另外,中国疾控中心也提醒民众,对于新毒株,应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要相信未经证实的网络报道。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