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感觉良好!感觉良好!感觉良好!”欢迎回家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0时09 分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

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

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返回地面

舱门打开

三名航天员报告感觉良好

航天员陈冬安全出舱

检查作业的爸爸回来了:

“我们像流星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

我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

航天员刘洋出舱

挥手笑得好甜

“回到祖国的怀抱很踏实很安心

见到亲人同胞很激动很亲切

中国航天永远值得期待。”

航天员蔡旭哲安全顺利出舱

“首次6个月的飞行,星河灿烂一览无余,

希望有朝一日重返太空家园。”

俗话说:“上车饺子,下车面”。

据介绍,今天,三位航天员

回到地球的第一顿饭就有

面条,还有小米粥、羊汤和蔬菜水果等。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6月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在轨迎接2个空间站舱段、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的来访,与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交接班,见证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世界纪录等众多历史性时刻,并利用任务间隙,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陈冬成为中国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

神舟十四号返回舱着陆

专家解读

据新华社消息,12月4日11时01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出差183天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踏上回家之旅。结合此次神舟十四号返回舱着陆,针对任务看点,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空间技术专家张传军。

搜救力量在东风着陆场展开第三次全系统综合演练现场(来源:大漠问天)

三名航天员在返回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张传军:此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返回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和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12月2日晚,神舟十四、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已经进行了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另外,返回前,航天员一般还要做以下几项准备工作。一是加强体能训练。返回舱返回地球的过程是整个飞天过程的最具挑战性的。三名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生活了半年,身体已经适应了太空失重环境,返回地球要重新适应地球上的环境,因此返回前要加强体能方面的训练,以便在返回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地球环境;二是整理科研成果。所有的航天员都是全能型人才,他们精通天文、地理、医学实验、生物医药、对地观测、矿藏勘察、地球环境变化、太空育种等科研实验项目。在返回地球前,三名航天员要整理好半年来在太空中做的实验数据和科研成果资料。三是清理垃圾,对神舟十四号飞船进行全面检测。

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了半年,返回前要把垃圾清理好,搬进神舟十四号飞船。并对空间站内的物品进行盘点归位,对整个飞船系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反复练习飞船返回时的整个操作流程,确保安全返航;四是搬运物品,做好返回前的准备。三名航天员把整理好的科研资料和生活垃圾等物品搬到神舟14号载人飞船,做好所有准备和检查工作,关闭舱门穿好航天服,检查航天服的气密性,返回舱的操作系统,等待返回指令返回地球。

航天员出舱时为什么要工作人员抬着下来?

张传军:航天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时间一长,身体适应了微重力环境,出现耐力下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情况。在太空时,血液均匀分布全身,而当他们回到地球后,重力会引起精神、身体和心理短期不适,血液也会迅速涌回下肢,造成大脑和上身缺血,容易导致晕厥等状况。而且,返回舱快速穿过大气层时,航天员需要承受巨大的旋转和撞击。早已适应了太空环境的身体,突然要经受地球引力的考验,这种巨大的反差会给身体带来极度不适,这时他们根本站不起来,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出舱后必须抬着走。

神舟十四号乘组将返回地球,

陈冬母亲:上次见儿子还是4年前

儿子终于要回来了,身在河南洛阳的陈冬父母一早就忙着收拾布置家里,今天他们要和客人们一起在家观看儿子返回地球的直播。

来源:新华社

身为父母,陈树林和黄焱关注着儿子陈冬事业的每个重要节点。进入预定轨道、第一次出舱、第二次出舱……老两口身在地球,心却在天上,他们一次次为儿子鼓劲加油。

“孩子在太空中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心。”陈冬母亲黄焱难掩对儿子的牵挂。

12月4日一早,老两口又忙碌了起来。今天将有不少客人会到家里,和他们一同观看神舟十四号乘组的返回直播,他们要提前好好收拾布置一下。

“我是5月份从北京回到洛阳的。”陈冬的父亲陈树林说,他已经有大半年没有和儿子联系了。

作为母亲,黄焱也已经4年没有见到儿子陈冬了。母子最近一次见面,还是在2018年,那时陈冬去广东参加珠海航展,抽空到东莞与父母、哥哥见了一面。

12月2日晚上,黄焱听老伴说儿子陈冬完成了航天任务,将于12月4日返回,这个消息让她激动不已,“前几天我的眼睛一直不舒服,也不敢给孩子们说,怕他们担心,后来吃了点药才慢慢好一些,正好赶上看儿子返回的直播。”黄焱说话干脆利落,字正腔圆,她说她兴趣比较广泛,喜欢学习,爱旅游,此前她还参加过播音培训,当过讲解员,有时候还会用手机剪辑视频与网友们一起分享,前一段时间儿子陈冬写了一首诗,她还曾朗诵,录音,一遍一遍地听。

说起这次冬季返航,黄焱还是感到紧张。“听说那里气温很低,在-26℃左右。”不过,黄焱表示,她坚信,儿子和同事们一定可以平安顺利地返回。

神十四乘组踏上回家之旅

刘洋父亲:已有三年多没见女儿

2022年12月4日11时01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在中国空间站出差183天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即将踏上回家之旅。刘洋的父亲刘士林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们和亲人都非常期盼刘洋回家。

今年6月5日神十四升空时,刘洋父亲(中间红衣老人)和家人亲戚观看刘洋和其他航天员升空

刘士林说,他和妻子目前都在河南郑州的家中。“很期盼她回来!本来我们想去北京迎接女儿回家,但最终没能成行,所以就在郑州等着。”刘士林表示。

刘洋的母亲牛喜云在河南郑州的家中难掩激动,她期盼着女儿能顺利归来。

牛喜云表示,从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升空起,她每天都会关注女儿的一举一动。每过一天,她就会在家中的日历上圈一下,计算女儿在太空度过的时间,想着女儿何时会回家。每次她通过电视了解到女儿在空间站的情况,也会在日历上标注下来。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刘洋父母家的日历上,已经被密密麻麻地标注上了数字,其中12月4日这一天,则标注着“女儿回来的日子”。

刘洋父母家的日历(极目新闻记者张万军摄)

牛喜云说,女儿在太空这段时间,最让她激动的是女儿在空间站出舱的时刻,如今终于要返回了,她期盼着女儿能顺利归来。

神舟十四乘组将返回地球

蔡旭哲姐夫:全家人等候英雄归来

有关航天精神的标语,在河北省深州市兵曹乡的蔡张村,随处可见,这个距石家庄百余公里的小村,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的家乡。

蔡张村内的标语(极目新闻记者杜光然摄)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乘组,将乘坐神舟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这也意味着,村民们心心念念的旭哲,终于要结束6个月的“长出差”返回地球。

蔡旭哲的姐夫表示,一家人会在电视机前,等待蔡旭哲凯旋。村民们也祝愿本次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自6月5日神舟十四号飞船发射入轨后,蔡旭哲的出差之旅可谓忙碌。

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开课后,蔡旭哲第一个飞进课堂新教室——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出现在观众面前。在授课课程中,他担任太空摄像师。

他用镜头带领青少年们参观了问天实验舱,观看了陈冬、刘洋演示的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了解了植物生长研究项目。在与地面课堂交流互动环节,蔡旭哲积极热情回答同学们提问,为他们解疑释惑。

学生们收看太空课堂(来源:新华社)

蔡旭哲的小学同学张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时常还会与旭哲联系,但是两人已经有好几年没见过面了,旭哲上学时就品学兼优,从小喜欢看《中国空军》《太空探索》这类杂志书籍,喜欢战斗机,成为航天员也算是圆了他自己儿时的梦想。

蔡旭哲的父亲这半年来一直很挂念儿子,还曾说过蔡旭哲一飞,把自己的心也带上去了。“今晚家人们将会一同收看直播,希望旭哲可以平安归来。”蔡旭哲的姐夫说。

综合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极目新闻

来源: 辽沈晚报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