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埃博拉为什么如此恐怖

埃博拉病毒是1976年在非洲扎伊尔第一次发现。自一个患者发病以来,照顾他的医护人员和亲人全部随后患病,出现高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伴随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随后出现肛门出血,鼻腔、牙龈、眼睛、皮肤也会出血,最后因以内脏出血而呕血并去世。后来科学家在这些死者的血液中,提取了丝状病毒,并以首发地点处的一条河进行了命名——埃博拉。

自从第一次暴发以来,科学家一共发现了五种不同类型的埃博拉病毒,这五种埃博拉病毒对人类的致病能力不甚相同,其中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最高,可达88.8%,而苏丹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为53.2%左右,这两种埃博拉病毒也是历年暴发最为频繁的两种亚型。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HIV病毒和SARS病毒也仅仅被评为3级。)

在2013年到2016年,埃博拉首次从非洲传入美国,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非洲,但是死亡率大大下降,可能是由于病毒发生变异,毒性下降,也可能是由于这次疫情得到了来自西方世界的帮助,包括非洲各地区的医护水平也有所提高,对埃博拉的了解进一步加深。

埃博拉病毒最早从动物传染给人,是因为人接触了雨林中感染埃博拉病毒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尸体。尤其在非洲一些地区,有吃廉价蝙蝠肉以代替昂贵家禽肉的传统习惯。

埃博拉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呕吐物、唾液、汗液传播。尤其埃博拉患者死前会大量出血,这也是一个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从出现症状时即开始具有传染性。此外,即便男性埃博拉患者最终康复,病毒在其精液中还会存留至少90天,可通过性接触感染他人。

但主要爆发的埃博拉亚型并不能空气传播,也就是说埃博拉作为一个病毒来说,传播能力并不强。同时埃博拉具有潜伏期短,发病期短,死亡率高,其实在对其防控过程在难度较低,相比于流感、疟疾等,埃博拉造成的死亡总人数并不高。

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在被感染的细胞的胞质中复制、装配,以芽生方式释放。埃博拉病毒也主要以免疫细胞为主要感染细胞,严重的免疫反应往往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12月23日宣布,由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研发的疫苗可实现高效防护埃博拉病毒。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新一期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上。

失去活性的病毒被注射到身体后,身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表面的糖蛋白进行识别和记忆,而被灭活的病毒不具备攻击性,等到下次病毒再次入侵到体内,免疫系统拥有之前对于病毒的记忆而快速杀死病毒。疫苗只能提前注射以预防,不能在患病后用于治疗。

至今,人类尚不能算是战胜埃博拉病毒,它只是突然爆发又迅速消失,作为一种病毒毒性过于强烈,以至于在没来得及找到下一个宿主之前就杀死了现任宿主,以及不能空气人传人的特点,导致埃博拉并未大范围传播。

值得深思的是,雷斯顿亚型埃博拉已经能够猴——人空气传播,且在病毒进入人体后并不表达,它更像是潜藏了。人类不能理解埃博拉的变异,也许有一天,这种亚型的埃博拉具备了人——人空气传播的特性,那将是可以预测的巨大灾难。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