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长知识|回顾1932年,陕西大霍乱

作者:华商论坛网友“DIVIEED”

民国二十一年(1932),关中和陕北大部分地区霍乱流行,此疫于6月19日潼关一居民开始,便由东向西迅速波及西安,继而很快蔓延到全陕的东府、西府、陕北、及陕南部分地区,日甚一日,造成人民群众的大量死亡。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饮用或者食用被病菌污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霍乱这种病是在清代由外国传入中国的,并从中国沿海向内陆省份传播。根据其英文发音,又被译作“虎烈拉”,时称“虎疫”。
1932年的霍乱几乎遍布全国,是中国有史以来这种病最泛滥的一次。据当时粗略统计,共有23个省市、306个城市出现疫情。

而在陕西,这次疫情传染范围之广、死亡人数之多都居全国前列,堪称陕西近代史上的一次大灾大难。
陕西省的这次霍乱首发地是在潼关,然后迅速向周边及其它地区传播,进而蔓延全省。按照一般说法,潼关霍乱的发生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外地传来,二是由本地引发。1933年1月创刊的《西京医药》刊登过一篇文章——《民国二十一年防疫经过谈》,作者杨叔吉这样写道:“查潼关虎疫发生之日,在端阳节前三日,初染之人,为河南人刘姓母亲,居徐家巷,由饮潼水而发。继之者马姓、刘姓,均由潼水入城之水闸处汲水。自此潼水两旁居民,户户染疫,家家死亡。”
疫情在潼关出现后,传播速度很快,到了7月中旬,已传染华阴、华县、澄城、朝邑(今属大荔)并波及临潼、西安。人感染霍乱后有两个明显症状:一是腹泻加呕吐,严重者甚至出现便血、吐黄水;二是小腿肚转筋,耳鸣口渴,呼吸急促,表情呆滞,眼窝塌陷。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病人很快就昏迷死亡。潼关发生疫情后平均每天死亡30余人,华阴县到8月8日死亡人数已经过万。
一般认为,这次霍乱很可能是沿着陇海铁路从外省输入的,因为陇海铁路此前一年刚刚通到潼关。而疫情在陕西境内的传播,也明显呈现出沿着交通干线、自东向西、由城而乡蔓延的特点。1932年陕西的公路事业已经有了较大发展,西安至潼关、至长武、至凤翔、至眉县的公路都已通车,这为病毒迅速传遍关中提供了便利。
很多县市的史志典籍中记录了当时疫情的情况:
【千阳县】《千阳县志》载:民国18年,千、陇饥民逃亡甘肃、汉中,而关中饥民又涌进千、陇。这年又是死人无数,致有卖人肉包子者。七月瘟疫又起。这一烈性传染病流行之炽烈空前旷古,当时译作“虎烈拉”,即今所谓霍乱。因染病者发热恶寒,上吐下泻,眼睛凹陷,抽筋转腿,又被叫做“转筋呼噜泻”。全省灾及57县,死亡十三四万人。而流行 西府三月之久,各县村庄几乎家家不免。而传染最重的是铁路、公路沿线的村镇,如扶风的城关、杏林、新店和绛帐等地。人怕染疾而不敢出门,死尸无人掩埋,任其腐烂发臭,集市停顿达三月之久。
【宝鸡县】宝鸡县仅虢镇每天死于此病的有四五十人。凤翔患者9000余人,亡6740余人。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李四早上埋张三,中午李四又升天, 刘二王五去送葬,月落双赴鬼门关。足见当初虎拉烈之横行霸道,害人无数。
【陇县】民国21年(1932),陇县久旱不雨,夏歉收,斗麦粜洋九元,杂粮五元,居民俯仰无给,颇有饥色。“虎烈拉”急性流行,南门外沙岗子死亡348人,自城东门至西门死亡1200余人,最甚日死亡90余人;千阳大旱,麦秋无收,饥民逃亡甘肃;虢镇“虎烈拉”亦大量流行,宝鸡岁旱大饥,田地房舍无人过问;凤翔春夏无雨,“虎疫”大发,死者甚众;岐山黑霜杀麦,亩收二斗,斗麦值银二元。秋粮无多,百姓家无别物,以箱、柜、桌、椅贩鬻东路,载道塞途,见者伤之。白岫云先生记云:“岐邑此次旱灾,自民国17年10月至今岁6月麦收止,年历四载,六料不收。据查饿毙人数达75600有奇,流亡人家逾3670余户,历来灾情未有如此之大,而且惨惨,而且久矣”;扶风自春至秋九月不雨,致使麦苗枯萎,生机绝望。
【眉县】全县发生急性霍乱泻(俗称虎烈拉),患者总数2719人,三小时内死亡1189人,加之饥饿,死亡人数比民国十八年多几倍,绝户者达半,乡村出现人狗相食。省赈济会在县城、金渠、横渠开办粥场,舍稀饭,发仓谷。
【西安市】民国21年(1932年)夏,关中地区流行霍乱,临潼、蓝田、鄠县和省会西安均有罹患,死亡10616人。到民国24年(1935年)人口降至民国时期最低点,仅为1078873人,较民国13年(1924年)下降47.9%。
【周至县】民国21~22年(1932~1933)继续大旱,百姓生机断绝。7月霍乱(俗称虎烈拉)流行,近万人被夺去生命。周至县终南豆村112人患病,死101人,村中全家病死者25户。
【蓝田县】蓝田地区的霍乱是从西安传入的。最开始从潼关传到二华(华县、华阴),经临潼到西安。又从西安东折传入蓝田。 发病初感觉身体不适,头昏脑胀,烦躁不安,继而腹痛恶心,上吐下泻不止,粪便迅即变稀,吐泻势如水注,其色黑绿。待最后不吐不泻时,病人双目下陷,颧骨突出,面色清黄,昏迷不醒而死去。霍乱流行之初,病人邻里亲戚好友还去探望,安慰,帮忙做活;人死后照例还去吊孝、入殓、打墓、待客过事,和以往丧事一样大家帮忙。不料此疫来势过于凶猛传染快,死亡率很高,常常早病夕死亡,有的几个小时即便死去,私人越来越多,谁也顾不上谁,后来病人不仅吴人探视,死亡后为其殓尸、打墓、埋葬的人也没有了!早期死亡的人还有给老人准备的棺材盛殓,或在棺材店购枋装殓,后来棺材早已卖空,只能用木板装殓,再后来木板也买不到了,只得以芦席裹尸,有的地方连芦席也没有,仅草草挖坑掩尸而已。
【潼关县】据当时报纸报道:潼关7月4日一天之内死亡90余人,黄河停渡,举县惊骇!
【华阴、蒲城】两县至8月24日皆已死亡1万余人。华县至8月7日死亡1万余人。
【渭南市】渭南在8月中旬每天死亡人千余。
【三原县】急性霍乱,又叫忽烈拉。患者初觉头痛,继而上吐下泻不止,严重者迅速脱水死亡。城内每日抬出尸体数十具,人心大骇。唯偏僻山区发病者较少。于右任让夫人高仲林从上海带回“三联疫苗”给群众接种;县卫生院也配制“四合酒”皆有一定疗效。全县发病1547人,死亡508人。
陕西作家陈忠实在其著作《白鹿原》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白鹿原又一次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
一场空前的大瘟疫在原上所有或大或小的村庄里蔓延,像洪水漫过青葱葱的河川的田亩,像乌云弥漫湛蓝如洗的天空,没有任何遮挡没有任何防卫,一切村庄里的一切人,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穷人和富人,都在这场无法抵御的大灾难里颤抖。”
得了病的人先是上吐下泻,按照书里面中医冷先生的说法,这叫“两头放花”。之后会眼窝凹陷甚至失明,脸上呈现一种绿莹莹的颜色。几天后,人就不行了。瘟疫持续数月,白鹿村里隔三差五抬埋死人,哭声甚至已经引不起人们的同情,白嘉轩的媳妇仙草就是在这场瘟疫中死去的。原上的人认为这是田小娥的鬼魂带来的邪气,直到白嘉轩修起一座镇妖塔,瘟疫才过去了。
《白鹿原》中的很多事件,都有真实背景。这场大瘟疫,就描写的是1932年的这场关中大霍乱。
疫情最终波及的范围,西到宝鸡,北至榆林,南抵安康,已经远远不止关中地界。据《陕西省志·人口志》,此次霍乱传染了60个县,患病人数有50万,死亡人数约20万,死亡率在40%左右。
这次疫情之所以会如此严重,除了医学知识匮乏、医疗条件较差之外,也与陕西的水旱等自然灾害有关,这正是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据气象专家研究,自1921年后,陕西进入了一个长达十年的干旱期,1928年春到1929年秋更是出现了长达600天的极端干旱天气,导致了陕西近代史上著名的“民国十八年(1929年)饥馑”。霍乱发生的1932年,西安年降水量少于平均年份一半以上。旱灾,不仅使污染物集聚不散,也使关中百姓吃不饱饭,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弱化,这就为霍乱肆虐创造了条件。
疫情发生后,当时驻陕的杨虎城将军于7月1日主持召开省政府会,宣布成立临时防治霍乱委员会,聘请杨叔吉、石解人、李润泉等9人为常委;改西安市平民医院为西安临时防疫医院,并在疫情较重的地区成立临时防疫处。
防疫医院成立后,迅速组织了一批防疫医师派往各县,并开办了防疫人员训练班。当时主动报名参加训练的有90多人,最后40人考试合格进入训练班,两周之后训练期满立刻也被派往疫区。
防疫医院还开始着手对军队、政府人员和平民注射霍乱疫苗,印发诸如提醒注意用水、严防苍蝇、禁食生冷、隔离病人等传单,命令各地开展卫生清洁运动。
为了有效切断传染链,政府部门进行了交通管制,将西安与潼关间的长途汽车暂停,虽然暂停得稍晚了些,但也还是有用的。相比之下,陇海铁路局的6条措施则更为有力:一是暂停由河南阌乡开往潼关的列车;二是对列车车辆隔日消毒一次;三是设检验检疫所检查来往旅客;四是严禁商贩售卖一切瓜果冷食;五是设立临时隔离所收容患病的旅客;六是对车上的饮用水消毒。可见无论中外古今,面对传染病,隔离、消毒都是有效的、必须的措施。
在政府的带动下,城市居民的防疫意识有所提升。一些人主动去注射疫苗,各市县纷纷开展撒石灰消毒和大扫除运动。但在农村,一些驱魔降灾的迷信活动依然如火如荼,还有一些村民走上了逃亡之路。
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霍乱,得到了各地的关切。全国红十字总会赈济药苗50包,上海华洋义赈灾总会邮寄万金油3000盒,于右任、谢葆贞(杨虎城夫人)捐献大量疫苗,还有一些人冒着危险奔赴疫区开展防治。
这次疫情持续了4个月,才渐渐散去。
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国家以及多个国家又遭受了一次重大的疫情,我们国家的疫情治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希望全球的疫情都能尽快彻底消除。春天,已经到了……
(部分材料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