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河南艾滋村儿童没有感染艾滋病,为何还会受到社会的歧视?

曾在《CC讲坛》演讲过的杜聪,是一位曾在华尔街工作的香港精英,一次偶然在河南艾滋村的探访,让他心生触动,最终辞去工作,成为了20000名未感染艾滋病但却深受歧视儿童的“爸爸”。

今天,让我们和《CC讲坛》一起,去听杜聪和他的20000名孩子的故事。

在90年代初,华中地区有很多贫穷的农民,因为贫穷无知,所以去卖血,因为不卫生的采血办法,他们大批的感染了艾滋病。多年后很多感染者已经去世了,他们的孩子却变成了因为艾滋病致孤的儿童。这些孩子大部分,本身是没有艾滋病的,但是受到了社会的歧视,也受到了贫穷、疾病等等的影响,这个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因为他们的贫穷,导致他们没有选择地去做一些高危险的事情,结果因为这些高危险的卖血的行为让他们感染了艾滋病,结果导致更加地贫穷。在过去的十几年,智行基金会在全国各地累计资助了两万个艾滋遗孤。这些孩子有很多考上了大学,这也是一个善的循环,因为我们如果看第一年开始资助的学生,其中超过了60%考上了大学。

教育可以改变命运,但是教育不单单是考大学,教育本身包括了品德的培养,包括了感恩的心,包括了技能的培养,也包括了自我的心理发展,他们要内心强大起来,不再害怕艾滋病的阴影,才能真正地成长,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一个善的循环。

是贫穷要了他的命

十年前我们做艾滋遗孤的工作的过程中,我去过一些农村,发觉我们已经在资助的一些家庭有更多的悲剧还在发生。有一些家庭,家里发生了爆炸,后来我了解到很多家里领了火药回家做鞭炮,结果因为不小心,又发生了爆炸,有一些孩子的父母甚至其他的家人都在家里被炸死了。其中一个家庭,我们认识他的爸爸,就是当场被炸死的。



我在反思,这个孩子他的父亲并不是因为艾滋病而死亡的,也不是因为爆炸而死的,最根源的问题,是农村的贫穷问题。因为农村的贫穷问题,让他一次又一次地要做高危险的事情,卖血让他感染了艾滋病,后来国家有免费的抗病毒药物帮他们治疗,解决了他们医疗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他们经济的问题,他们继续的贫穷,继续要做其他高危险的事情来维持生活,所以领了火药回家做鞭炮。这个反思也让我觉得,这种恶性的循环,我们要用社会企业,要用更创新的形式去解决。

艾滋孤儿之间形成互助机制

在智行资助的两万个孩子里面,年纪大的很多考上了大学,累计有2510多名的大学生,其中包括在北大读书的,他们有一个任务,要照顾我们群体里面年纪比他们小的孩子。每年暑假有几百名我们资助的大学生,他们以艾滋孤儿的身份,回到自己家乡的农村,跟家乡的弟弟妹妹说:“你看我也是一个艾滋病家庭长大的,我是你的邻居,我比你大几岁,但是现在我已经读大学了,你也可以好像我一样,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你好好读书不要放弃自己。”



这番话由一个艾滋遗孤的大学生跟同村的弟弟妹妹说,比我们去说更有说服力,也因为这样的类似的心理发展的工作,不但让那些弟弟妹妹真的看见自己的希望了,并且直接地提高了我们的孩子的升学率。这个也是一个善的循环,因为这个社群,已经形成了一个互助的机制。

艾滋病是不会通过日常的生活去传染的,其实在过去有很多国家的人,对艾滋病都有同样的恐惧,包括在美国,以前也有家长,因为恐惧跟无知,得知学校里有一些艾滋病感染的孩子,就把他们赶出学校。

其实教育部也发出了明确的声明,认为艾滋病的孩子,是完全不需要隔离,完全可以在社区里面,跟其他的孩子一起上学,他们有就读就学的权利。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