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阳了不焦虑,不大意,更别胡思乱想!既要治疾病,也要治治心病

笔者居住的小区,并不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的三年里,北京遭受了多波次局部疫情的冲击,小区居民的心态也经历了起起伏伏。

就在这几天,从邻居的口中或从业主微信群里,经常能听到哪栋楼出现阳性人员的消息。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三四十岁的青壮年,有的是核酸检测后得知,有的是自己做抗原检测核实。症状不尽相同,有的发烧、咳嗽、浑身疼,典型症状一个不少;有的只具有其中的某一个或两个症状;有的一天之后就没有了太大感觉,有的四五天了症状还没有完全褪去;还有的一家人中只有一个人出现症状,其他家人都没什么症状。

笔者一直保持对疫情的高度关注,也关注邻居们的反映,通过微信等方式了解了很多真实的情况。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姨已经发烧三四天了,我微信上问她情况,她说谁家还没个头疼脑热,再说跟平时发烧感冒感觉差不多,自己家里有备的药,按照专家说的去做,再抗两天就好了。问她要不要去医院,她说医院估计人很多,又没啥特效药,去了也是给人家添麻烦,耽误救治那些更厉害的人。又问她心里慌不慌,她说没感染的时候,去买点菜都害怕被传染上,口罩不敢带进家门,进门手都洗好几遍,天天心里慌慌的。可终于阳性了,反倒觉得没啥大不了的。

看朋友圈里同事的自述以及网友的讲述,绝大多数阳了的人与这位阿姨的反映相似,既介绍了病毒带来的酸疼,也传授自己的应对之策,大家的心态基本都很从容。这说明对于新形势新任务下的政策调整,绝大多数市民是理解支持配合的,也形成了对病毒的科学认识。也有市民调侃“早阳早好”,其实这未必是无所谓的态度,反倒透出乐观的心态,体现对疫情走向缓和的理性预期。不焦虑,也绝不大意。这一点,从邻居们把口罩戴得更紧、减少不必要的流动和聚集、阳了之后自觉居家隔离等方面,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像邻居阿姨一样淡定,还有一些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人还是多少有些恐慌心理:真要赶上了怎么办,是居家还是去医院,什么时候该去医院,会不会留下后遗症……有的人甚至产生焦虑情绪,产生躲不过去的错觉,出现了医学上常见的应激反应:自己并没有被传染,也总觉得身上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疾病需要积极治疗,心病也要有效化解。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心理承受能力各异,对部分人来说轻如鸿毛不当回事,对另一部分人可能就是心理上的重负,这都是人之常情。面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政策调整之后的初期阶段,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可能会更加明显。特别是网络上一些乌七八糟的信息,打着科学的名义、又有所谓的专家背书,一个人说一个样,十个人说十个样,搞得人莫衷一是,让人无所适从。良莠不齐的泛滥信息不仅没有消除疑惑,反而让加剧了焦虑情绪。

风风雨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和这段路,对社会对个人,估计都不容易。但这是一个不能越过而必须经历的阶段,过度的焦虑不仅无益,反而会给自己的身体和整个社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当前,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心态比什么都宝贵。相关部门正在做各种努力,也还要继续做更大的努力,比如通过畅通机制让那些确需入院诊疗的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通过加大供给让更多人买到专家推荐的防护用品和药品,通过各种方式给那些心理焦虑的人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救济……

三年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都经历过,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疫情防控的路上难免还有磕磕绊绊,只要我们继续勠力同心,保持统一步调,就能快速通过这段路。这是一段我们还没有走过的新路,也是一段砥砺我们成长的心路。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贾亮

流程编辑:u028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