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艾滋病患者血液滴在食物上,正常人摄入也会得艾滋病?答案揭晓

“谈艾色变的时代,关于艾滋病的这类谣言,你还深信不疑吗?”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新闻,一位21岁的实习护士,在给一个乙肝病人拔针时不慎职业暴露,,刺伤了手背。在积极抗阻断治疗期间,其男友因对疾病的不了解,以为她已经被感染上了,遂与之分手,身边的一些朋友也选择疏远她。在多重压力之下,该护士选择了自杀结束了那年轻的生命,悲乎哉!!!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悲剧,来源于很多人对于这类传染性疾病无知的态度、观点所致。

当时这个事情上了各个社交平台的热搜,甚至还有些人科普起“艾滋病患者血液滴在食物上,正常人摄入也会得艾滋病”之类的谣言,可怕的是还有很多人点赞,认同这种说法。其实不论是乙肝还是艾滋病,他们同样作为传染病,在传播途径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显然,比如共用餐具、一起吃饭等发生疾病传播的概率是极低甚至可以忽略的,但不少别有用心之人却借此大肆造谣,引起人们的恐慌和害怕,这种从众心理,危害是非常大的,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好好聊一聊相关知识。

听到艾滋病,你可能只是害怕,但并不了解!

1981年,科学家在美国加州的同性恋男子身上发现了人类第一例艾滋病。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LucMontagnier领导的研究小组找到了引发该病的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从而逐渐揭开了AIDS的神秘面纱。基于这一重大发现,Luc Montagnier也因此而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么多年来,HIV已经影响了全球6000万人。其中2500多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与艾滋病有关的疾病, 艾滋病已成为与癌症并列的人类杀手。很多普通人对于艾滋病的概念就是,这是一个传染病,发病后人的免疫系统会被攻克,最终死相、死法会很不堪。人与人的相处中,有时候感觉很温暖,但有时候感觉异常冷漠,对此,我是理解的。因为人的本质上都是趋利避害的。尤其是这类具有传染性质的疾病,从众心理非常严重,听到艾滋病,不少人只是害怕,但并不了解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就跟风起哄,以讹传讹。

那么言归正传,HIV它可分为HIV-1和HIV-2两种亚型,但大部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感染的是HIV-1。研究表明,HIV通过杀死免疫细胞来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但是这种破坏是怎样造成的直到现在仍是一个谜。就像当下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样,核心点是冠状病毒,同理,艾滋病也一样,核心点就是“病毒”。它有什么特点呢?

其是单链RNA病毒,是逆转录病毒,也是导致慢性传染病的慢病毒,其直径为约100-120nm的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为两条正链RNA,而包膜上则镶嵌有各种蛋白,最典型的为gp120(外膜糖蛋白)和gp41(跨膜糖蛋白),gp41是HIV感染人体后进入人体细胞的途径。HIV同时也是一种变异型很强的病毒,尤以env基因变异率最高,它既嗜淋巴细胞,又嗜神经细胞,主要感染CD4+T细胞以及单核-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B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等。大家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些艾友分享说自己CD4多少多少,其实说的就是CD4+T细胞的数量。

艾滋病患者血液滴在食物上,正常人摄入也会得艾滋病?辟谣!

这就涉及到该病的传播途径,为什么我开篇以一个乙肝病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其实乙肝和艾滋病在传播途径上有很大的相同点,今天这里我就着重以艾滋病进行讲解。首当其冲的途径一就是“性传播”,尤其是男男之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羊水、乳汁等体液中,所以在科普宣传上,不洁性行为、血液、母婴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为什么当下性传播成为其主要传播途径了呢?

其实相对来讲,阴道由于肌肉结构的问题,本身很容易扩张到非常大,而且其表面杯状细胞丰富,分泌物多,也就更滑,不容易产生伤口,也不同意损坏避孕套。而肛门则不同,肛门直肠有着多层的环形肌肉,本身不容易扩张,特别是从外往里扩张,内部还有齿状线等结构,而且其分泌物少,在暴力下很容易发生撕裂,出现伤口。此外,从组织胚胎学的角度来看,直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在性交抽插的过程中极易导致皮肤黏膜破损,而女性的阴道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耐摩擦,不易破损。

这就是男男性行为容易传播艾滋病,男男之间艾滋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所在。像血液传播,现在医院里都有严格的院感管理制度,很多耗材也都是一次性的,所以医源性的血液传播早已大幅降低,而且现在生活水平也上来了,不存在以前那些共用针头,卖血等血液传播方式;母婴传播的话也因对疾病的大幅科普与宣教,发病率大大降低。所以性传播(尤其是男男之间)才是当下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那么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能明白,为什么共用餐具、共同吃饭,甚至是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滴在食物上,正常人摄入也不会罹患艾滋病的原因所在了,因为这并不是艾滋病的主流传播途径。至于我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是HIV病毒在体外生命力极其脆弱,对热极其敏感,你37度的体温都能把它杀死,暖宝宝对它来说就是核武器。二是吞到肚里,面对强大的胃酸也会让它瞬间殒命。谣言止于智者,愿我们抛弃偏见,科学认知,善待HIV感染者,只要世界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综合总结

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上传播最快的不是病毒,而是公众的恐慌和误解,相信已经经历过2年多新冠肺炎疫情的我们对此应该是深有体会。那些都市传说中的离奇桥段大都无法传播HIV。由于艾滋病本身的特殊性,尤其是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得社会上的每一个健康人都谈艾色变。经常会使人们情不自禁地胡思乱想,甚至形成恐艾,恐惧症等等,拒艾滋病人于千里之外。但是越是抗拒艾滋病的人,越是隐藏于我们健康人群之中,倒不如抛弃偏见,坦诚相待,做好防护,玩归玩,闹归闹,办事必须先戴套,别拿无知当搞笑,别拿生命开玩笑。

作者寄语:本文是笔者综合数小时时间综合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收费,无偿、免费地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没有健康保健观念的群体有所帮助。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在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学到了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人,感谢大家的支持。@头条辟谣#谣零零计划#

参考文献:

1.崔楠,李小凤,褚明月.艾滋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生物学教学,2014,39(06):12-14.

2.Li Guanqiao,Jiang Yan,Zhang Linqi,HIV upsurge in China's students.[J] .Science, 2019, 364: 711.

3. China Daily. Students face rising risk of HIV/AIDS infection. 2017.

4.TheDiscovery of HIV- A Tale of Two Scientists, Elizabeth Ohneck, http://www.myscizzle.com/blog/hiv-discovery-controversy/

5. TheDiscovery of HIV as the Cause of AIDS, Robert C. Gallo, and Luc Montagnier, N.Engl. J. Med 2003; 349:2283-2285

6.Ahistorical reflection on the discovery of human retroviruses, Anders Vahlne,Retrovirology. 2009; 6: 40.

7.Analysis of 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 Particles by Using Cryo-ElectronTomography, Sheng Cao, etc. Virol 89:2430 –2435.

8.FineStructure of HIV and SIV, Hans R. Gelderblom, https://www.hiv.lanl.gov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