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血疫》:人类与病毒的漫长战争 | 活动

鼠疫、麻风、结核、麻疹、破伤风、狂犬病、疟疾、黄热病……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跟病原微生物的斗争。人类和病原微生物的斗争,简单一点是一部医学史,更深层意义来说就是人类发展史。

山东非法疫苗案一出,一时间舆论哗然,人人谈疫苗色变。

疫苗真的不能打了吗?

寨卡病毒的“爆发性传播”,让即将到来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染上阴影,建议孕妇尽量避免去巴西观看奥运会。

为什么不时会有新的病毒出现?

2003年非典爆发后就销声匿迹了。

有可能会再次爆发吗?

埃博拉疫情在非洲带走上万条人命后,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3月宣布疫情得以控制。

可是,它还会再回来吗?

为什么这种病毒有超高的致死率?

一线抗击这样一种病毒是什么样的感受?

在本次活动中,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专家钟劲教授,将与我们畅谈埃博拉的前世今生,为我们讲述人类历史上那些值得大书特书的与病毒搏斗的故事。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李成忠教授,曾作为中方医护人员,奔赴第一线,在利比里亚开展援助。他将向我们分享迎战埃博拉的亲身经历。

漫长的战争——从《血疫》谈起

活动地点:言几又(上海新天地湖滨购物中心B1)

主办方: 新民晚报社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上海译文出版社 言几又 《环球科学》杂志社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活动嘉宾

李成忠:主任医师、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感染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援非抗埃医疗队队长。

钟劲: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图书: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这是一本“人命关天”的书,

艾滋病,SARS,埃博拉,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这不只是一个病毒的故事,

它关系着人类的无知、贪婪、勇气和牺牲,以及我们面对大自然时的敬畏。

真实,远比你想象的更惊悚。

1989年11月,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雷斯顿城发生过埃博拉病毒事件。这个小城位于华盛顿特区以西24公里处,晴朗的天气里人们都能在雷斯顿城的高层建筑上望见华盛顿纪念碑那米黄色的尖顶。这里的灵长类动物检疫中心接收了100只从菲律宾进口的食蟹猴。没过几天,两只死亡。

理论上,少量动物死亡是很常见的。令人不安的是,不到一个月,又有29只猴子死亡。随着猴子死亡相继增加,科研人员渐渐逼近真相:猴子感染了一种未知的病毒。在大量研究下,他们认为这是埃博拉病毒。最后,美军出动将大楼封锁,所有动物处死。幸运的是,在目前已知的五种埃博拉病毒中,这种雷斯顿型亚型只感染灵长类动物,让人类逃过一劫。

1994年,美国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基于这一史料,采访大量亲历者后出版非虚构作品。此书甫一出版,迅速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达61周之久,20多年来,《血疫》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销售300多万册,已成为有关埃博拉病毒最具影响力的非虚构经典之作。

普雷斯顿因此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他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以非医师身分获奖的得主。

作者简介:

理查德·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1954—),美国非虚构作家,《纽约客》撰稿人。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英文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非虚构作家约翰·麦克菲。普雷斯顿擅长以非虚构手法,处理科学题材。1984年,他出版了首部非虚构作品《第一道光》,这本天文学题材的书获得了美国物理学学会的科学写作奖。十年后,普雷斯顿推出了另一部科学写作经典《血疫》,这本描写埃博拉病毒缘起的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长踞《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