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长痘了?就这么办!

“天啊!脸上又长了个痘!”很多爱美的人士,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时候,如果发现了一颗红红的、圆圆的东西从脸上的某个地方冒出来的话,相信都会发出如此的惊呼吧!脸上长痘痘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不小心碰到的话,还会有“痛彻心扉”的感觉。那么如何能消除脸上可恶的痘痘呢?快来看看下文教您的方法吧!

痘痘肌肤需注意

1. 切勿用力揉擦

经常擦洗脸部并不会有何益处,不要认为这样可能会松开被堵塞的毛孔。一天中洗脸的次数不要多于两次,否则会刺激毛囊。许多人认为粒状清洁剂有助于进一步清洁毛孔,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使用粒状清洁剂揉擦皮肤会使粉刺变得更为严重,应该使用不含香料、附加剂或者刺激性防腐剂的柔和清洁用品,每天轻轻地洗脸即可。

2. 正确化妆

为了避免引起粉刺突发,请将油性的化妆品放在一边,油性物质可堵塞毛孔,这些粉底霜会粘在毛孔壁上。许多可以很好地遮盖粉刺的化妆品对于毛孔都是有害的,如果不得不使用日常化妆品,宜选用水质的粉底霜遮盖粉刺。

3. 抛弃那些病菌

如果你在生有粉刺的部位使用粉扑或者海绵,皮肤表面的病菌就会粘到上面,当你把粉扑放回到化妆盒里,病菌就会开始在化妆品中繁殖。

因此,应该使用卫生纸或者一次性棉垫施粉,对于液体粉底霜可使用新棉签。同样,应避免定妆的刷子重复使用,因为粉刷毛会带上水中的真菌和细菌。

4. 避免过多的阳光照射

少量的阳光照射会刺激皮肤表层的脱落,而过量的阳光照射或者热量会产生更多的皮脂,使粉刺更为严重。因而,长有粉刺的人应避免暴晒。

5. 要有耐心

脸上长痘痘之后要有耐心,不要期望治疗后立刻见到效果,很有可能要经过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知道治疗是否起作用。

食疗祛痘小方法

方法1:绿豆、薏苡仁各25克,山楂10克,洗净,加清水500克,泡30分钟后煮开,沸几分钟后即停火,不要揭盖,焖15分钟即可,当茶饮。每天3 ~ 5次,适用于湿热蕴结型痤疮。

方法2:白梨150克,芹菜100克,西红柿1个,柠檬半个,洗净后一同放入果汁机中搅拌成汁。每日饮用1次,有清热祛火之功效,适用于虚热型痤疮。

方法3:鲜枇杷叶(洗净去毛)1000克,加水8000毫升,煎煮3小时后过滤去渣,再浓缩成膏,兑入适量蜂蜜混匀,贮存备用。每次吃10 ~ 15 克,每日2次,能清解肺热,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型痤疮。

方法4:山楂、桃仁各9克,荷叶半张,粳米60克,先将前三味煮汤,去渣后入粳米煮成粥。每日1次,连用30日。适用于痰瘀凝结者所致的痤疮。

痘痘患者应忌口

1. 辛辣之物

这类食品性热,食后容易“上火”,痤疮者本属内热,服食这类食品无疑是火上浇油。

2. 高脂类食物

高脂类食物能产生大量热能,使内热加重。因此,必须忌食如猪油、奶油、肥肉、猪脑、猪肝、猪肾、鸡蛋等高脂类食品。

3. 腥发之物

腥发之物常可引起机体过敏而致疾病加重,常使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扩大而难以去除。因此,腥发之物必须忌食,特别是海产品,如海鳗、海虾、海蟹、带鱼等。

4. 补品

补药大多为热性之品,食后使人内热加重,更易诱发痤疮。

5. 高糖食物

人体食入高糖食品后,会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皮脂腺分泌增多,从而使痤疮连续不断地出现。因此,痤疮患者应忌食高糖食物,如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巧克力、冰淇淋等。

几种祛痘中成药

1.当归苦参丸

组成:当归、苦参。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次。

功效:凉血,祛湿。本品用于血燥湿热引起的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刺痒,酒糟鼻赤。

2. 复方珍珠暗疮片

组成:金银花、蒲公英、当归尾、地黄、黄柏、大黄、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北沙参黄芩、赤芍、珍珠层粉等16味。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3次。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本品用于血热蕴阻肌肤所致的粉刺、湿疮,症见颜面部红斑、粉刺疙瘩、脓疱,或皮肤红斑丘疹、瘙痒,以及痤疮、红斑丘疹性湿疹见上述证候者。

3. 金花消痤丸

组成:金银花、栀子(炒)、大黄(酒炙)、黄芩(炒)、黄连、黄柏、薄荷、桔梗、甘草。

用法:口服,1次4克,1日3次。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本品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目赤便秘、尿黄赤。

平台推荐最受欢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臭美”解春困 告诉你梳头的学问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有良方

反复感冒别着急,扶正固表话黄芪

原来睡觉还有这么多讲究

【本文摘自《有益全身的养生妙招:人体不同部位的保健养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郜文辉主编。来源于养生正道(微信号yszhengdao)。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编校发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