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他从河南走出,婉拒导师毅然回国,建立中国艾滋病诊疗方案,遥遥领先世界!

人类自诞生起就在与疾病作斗争,尤其是最易让人恐慌的大范围传染性疾病,而医务人员始终冲锋在前。在这个闪耀杏林的大医群体中,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教授就是其中一位勇攀科学高峰、护佑人民健康的医学家。本期,就来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李太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感染内科主任。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临床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艾滋病学组组长、曾任中华医学会热带病和寄生虫分会主任委员。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此外,还获得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代表、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技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材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留法与回国,他选择报效祖国

1963年,李太生出生于河南省林县,在面对失亲之痛、看病之难时,他暗下决心:我要学医!不让自家不幸在乡亲们身上重演。1987年大学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北京协和医院,成为一名内科医生,师从著名感染病学家、我国首例艾滋病患者发现者王爱霞教授,而这也奠定了他这一辈子都在与传染病斗争的基础。

1993年,李太生受国家教育部委派至法国巴黎第六大学附属居里医学院进修。在当时,研究艾滋病无疑是个冷门选择。对此,李太生进行了认真理性的思考,从国外发展趋势看,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领域,他预判,投身艾滋病研究必将对国家有所作为。

留法期间,李太生认真好学,凭借临床观察,挑战了实验数据的“权威”,与导师先后在《自然·医学》、《柳叶刀》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文章,更在1999年被授予“优秀外国医师奖——维多利亚雨果奖”,他也是首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在李太生学成归国前,导师真挚邀请他留法工作,他却婉言谢绝了,“留在法国不论学术研究还是生活水准都优于国内,但服务国人、报效祖国才是共产党员应有的选择。”

回国后,面临无团队、无经费、无实验室的困境,李太生坚持“具备条件要干,不具备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在协和医院的支持下,李太生团队仅用了10年时间,便让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水平与国际比肩。

李太生团队建立的艾滋病综合诊疗“协和模式”,使病人服药依从性提升至99.2%,显著高于国际理想服药的依从性水平(95.0%),病人的机会感染率由治疗前的28.7%降至1.8%,年病死率低于1%,达世界领先水平

“科学研究就得追求原创。做前人没做过的,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更有意义。”李太生是这样想的,更是这么做的。

前线与后方,他选择冲锋陷阵

2003年3月17日,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例SARS病人,是李太生教授诊断的。他率先提出病毒感染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也是第一个着手从免疫功能方向进行研究的人。

▲非典时期,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同事合影,李太生(前排左一)。

当人们还在讨论北京到底是否是SARS疫区的时候,李太生已经开始对SARS病人的血标本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尤其是CD4/CD8计数的分析,找到了SARS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科学依据,为临床快速、早期、准确诊断,从免疫方向攻克顽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2003年4月27日,国家召开SARS科研攻关小组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宣布启动“我国应用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治疗重症SARS病人”项目,用被动免疫法来降低SARS的病死率,李太生被任命为该项目的临床负责人。在整个抗击SARS的过程中,他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非典攻关临床科研组组长,同时是科技部、卫生部非典联合攻关小组专家之一。

然而2020年,李太生作为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与艾滋病、SARS等传染性疾病正面交锋已有三十余年。但对这位抗疫老兵来说,抗击新冠肺炎,仍是前所未有的一场硬仗。

1月25日疫情发生初期,李太生教授就领衔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内科ICU、急诊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麻醉科及手术室等近30位专家,讨论形成了《北京协和医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建议方案》。“协和方案”提出的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培训、强化早期筛查、规范重症治疗等观点,受到业界高度评价,并向全国推广。李太生教授因此代表医院参加了国务院疫情防控工作多部委协调会议并作为专家发言,提出在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情况下,可考虑应用免疫球蛋白以及康复期病人血清抗体治疗的方法。

▲2020年2月14日,湖北武汉,李太生教授正在对病人进行十分危险的“采标”工作。环球时报 崔萌摄。

“医生的战场就在病人床旁。有些疾病的数据和症状,不到现场根本就不会了解,所以我必须亲眼去看病人。能够到现场,就是来武汉最大的价值。”2月7日,李太生教授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驰援湖北国家医疗队队长来到武汉。

新冠疫情是一个新挑战,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协和医疗队负责的病区有32张病床,情况最严峻时有28位病人都上了呼吸机或人工肺,清醒的、能正常沟通的病人没几个。”李太生回忆,2020年2月初的武汉笼罩在刺骨的冷风与压抑的氛围里。“对任何一位医护人员来说,面对一种新发传染病都会有些束手无策,那种强烈的挫败感、恐惧感,是沉重的打击。”

▲2020年2月14日,湖北武汉,李太生教授正在对病人进行十分危险的“采标”工作。环球时报 崔萌摄。

李太生调动所有知识储备,时刻都在琢磨对策,一系列原创性策略及措施使北京协和医院对新冠肺炎极危重症病人的“总攻”取得了可喜成果,为对症施治贡献了前瞻性、系统化的建议。让他颇为欣慰的是,协和收治的全部非典病人中,没有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

▲ 2020年2月14日,湖北武汉,李太生教授脱下防护服后脸上勒痕明显。环球时报 崔萌摄。

从抗击非典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李太生颇有感慨:“我是国家培养的大学生,国家需要我时,我绝不能躲在后方。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关注"北京协和医学院招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北京协和医院官网、协和医生说、中国医学论坛报、南方周末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