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阻断艾滋——云南边陲的六年防艾样本

一校园里边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王晓/图)

“让孩子们在毫无歧视色彩的环境中接受防艾教育,学校是唯一的机会。”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银俊深有感触。

艾滋病防治工作一直是云南省的工作重点。作为边陲省份,比邻“金三角”国家之一的缅甸,禁毒、防艾等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和特殊性。而一直以来,缺乏防范艾滋病的教育,是中国学生面临的一大问题。

张涛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所边陲小学的教师,她所在的小学有55名学生,其中缅甸籍学生15人,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傈僳族,缅甸华人,因为早年在缅甸打工入了籍。

学生中有多少人来自艾滋家庭或本身就是艾滋病毒携带者?张涛并不知道。但她每周都会给学生们上一节“防艾教育课”,告诉所有学生艾滋病是什么、怎么和艾滋病人相处。

几年过去,当地政府和社会发现,教育给这些孩子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改变。

教育的力量

陈良友的座位在距离教室门最近的地方。下课铃响后,周围的同学会自觉扶着他往外走——几年前,他就因为腿部肌肉萎缩再也迈不开步。

但同学们不知道,陈良友肌肉萎缩背后的原因:他是一名艾滋病患儿。

让艾滋病患儿参与学校集体生活是一件“疯狂”的事情,学校一方面要保证陈良友患病的消息绝对保密——否则家长、学生都会闹翻,另一方面还要承担艾滋病是否会通过患儿继续传播的风险。

陈良友的家人一度已经放弃了让孩子上学的希望——直到他们遇到学校防艾教育。

在云南,防艾教育被纳入各级政府的考评体系,在教育系统对青少年进行防治艾滋病教育,被认为是阻断艾滋病传播的关键。

为了改造艾滋病传播的土壤,德宏州盈江县在2012年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防艾局、团县委等共九个单位为成员的青爱工程领导小组。

盈江县教育局设立了青爱教育办公室,由教育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将“青爱小屋”建设纳入盈江县教育系统十三五规划当中,并在文件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班主任、青爱小屋专责教师在禁防工作中的龙头作用”。

其中,民间组织的推动助力了当地教育系统防艾工作。张银俊说,青爱小屋在盈江,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遏制艾滋病疫情在当地青少年群体中的蔓延趋势,他们自2012年从边远乡村中小学设立青爱小屋,2014年在县城设立小屋,2015年县教育局采用行政手段,全县铺开青爱教育,包括像张涛这样毗邻缅甸的,做到一师一校点。

从数量上看,2012年,青爱小屋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六所学校展开试点,2014年,县城中小学设立第二批青爱小屋,共36所,2015年,通过行政力量,青爱教育在盈江县所有学校展开,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被授牌青爱小屋。

在民风保守的云南,防艾和性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曾遇到重重阻碍。

有些领导说你抓了性教育你不是鼓励‘乱搞’吗?”原卫生部部长、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张文康曾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其实错了正是因为我们没有抓性教育因此会出现‘乱搞’”。

陈良友所在的小学设有“青爱小屋”,作为防艾教育的平台,每个班每周都必须进行至少一次关于毒品、性或防艾的教育。

“你们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什么吗?”“性传播要求我们做好安全措施。”这些在大城市学校中都有些讳莫如深的词句,对边陲地区的孩子来说已经非常熟悉。

张涛所在的边陲小学,只有她一位专职教师。即便如此,防艾和性教育是张涛和孩子们的必修课。“你好”都说不标准的傈僳族学生,却能准确的说出“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的宣传语句。

一些老师在讲案例的时候,会讲到有些村寨那些吸毒人员家离子散的,都是村民眼前真实的案例。

“只有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艾滋病是什么、艾滋病怎么传播,时刻把心弦拴紧,才能做到真正的阻断艾滋病传播。”大盈江公益慈善协会会长、青爱工程盈江县工作站负责人杨春艳说。

陈良友的同桌李辉,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负责背陈良友放学,李辉说,自己和陈良友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说以后想当医生。”

南方周末记者问起当地防艾教育的情况,李辉说,自己“不害怕艾滋病”,因为很清楚艾滋病是怎么回事,不会轻易被传染。

“自下而上”

随着工作的开展,当地政府也逐渐认可了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

政府同意把青爱小屋工作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开支范围,给予每名学生禁毒防艾工作经费;还将青爱小屋建设纳入了校长考核体系,占校长年终考核比分的5%;将青爱小屋专责老师和志愿者老师的工作进行量化,纳入学校的绩效考核体系。

比如,盈江县第三中学教师聂永仙,原本每周要上13节语文课,她担任青爱小屋专责老师以后,每周只需要承担3节语文课的工作量。

过去,盈江县每年年终由教育局表彰的先进工作者约为40位老师,但现在每年表彰约400位教师志愿者——在政府支持下,防艾教育的表彰对于教师的职位晋升产生影响,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时间浸润之下,成果开始显现。

过去,每年盈江县学生堕胎数在三位数,现在已经降至个位数;通过青爱小屋平台,募集的社会资金和物资,已经超过2000万元,救济救助的受艾滋影响的学生2200余名。

截至2018年5月,设置青爱小屋的学校已增加到88所,全县185所学校,含一师一校点,实现“青爱教育”全覆盖,培养小屋专责教师240名,志愿者5000名,惠及在校学生3万余人,艾滋病防治教育深入村寨。

现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个由一千多名在职教师形成的专业志愿者团队,在全县学校开展教育,并将禁毒防艾知识、性健康讲座送到各个乡村。

“用教育阻断艾滋”的“自下而上”模式,引起了上层关注。2014年,一份有关关注青少年健康教育,支持青爱工程的报告,得到了国家高层的批示。

近年来,在中国青年学生当中,艾滋病病例报告数的增加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数据显示,中国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感染报告数占每年疫情总数的14%-15%。根据新京报此前的一项调查发现,90%的大学生对HIV有基本了解,但他们却不知道如何正确预范,免受这一致命疾病伤害。

2015年初,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此后几年召开座谈会专门讨论性教育和艾滋病的关系成为常态。

在基层,教育带来的作用,体现在细微之处。张涛亲眼见到,学生在课后回家主动和感染了艾滋的爸爸妈妈拥抱,愿意和爸爸妈妈一桌吃饭。

现在,盈江模式意味着艾滋病防治的另一种可能性:此前防艾工作,主要是由卫生部门承担。现在,教育部门和公益组织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保护隐私,张涛、陈良友、李辉为化名)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