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比“新冠”死亡人数更多 更可怕的病毒

众所周知,新冠疫情总共在全球肆虐了三年,总共夺走六百多万人的性命。但是,还有一种疫情,更是使人类死亡了两亿人口。这就是“黑死病”,也就是欧洲人谈鼠色变的“鼠疫”。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国传染病目前分为三类,新冠只是乙类,而鼠疫和霍乱则封顶为国内仅有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

鼠疫为什么称之为“黑死病”,是由于患者呼吸困难、缺氧,导致口唇、颜面及四肢皮肤出现紫绀,死亡的患者甚至全身紫绀,皮肤呈黑色,故被称为“黑死病”。

有关于黑死病的最早记载是在1348年有一名叫博卡齐奥的佛罗伦萨人记录下来的。而在历史中对黑死病特征记录,有一些是关于淋巴腺肿的描述,与19世纪发生于亚洲的淋巴腺鼠疫相似,这就使得一些科学家与历史学家推测自14世纪开始的黑死病与鼠疫相同,都是由一种被称为鼠疫杆菌的细菌所造成的。这些细菌是寄生于跳蚤上,并借由黑鼠等动物来传播。不过由于其他疾病也有可能产生淋巴腺肿,因此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期。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瘟疫,夺走了2500万[2]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

而“黑死病”毕竟是传染病且是传播规模最大的一类传染病,在我国有没有传播历史,有的。在1910年到1911的时候,从俄国传入流行于东三省的鼠疫,此次鼠疫造成六万多人死亡,一度出现“全村绝户,重病必死”的惨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应对东三省发生的鼠疫蔓延,清政府立即成立“京师防疫事务局”并在山海关设立其检验所,进行海口检疫。

万国鼠疫研究会

此外,清政府还在当时的奉天(今日沈阳市)设立了“万国鼠疫研究会”,1911年的时候,又在哈尔滨建立了“鼠疫研究所”。在这两个机构中,由著名的医学家伍连德博士担任研究会会长和研究所所长,他采取了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尸体、建立医院收治等有效防治措施,使得这场震惊中外的瘟疫仅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得到了控制。清政府为了表彰伍连德博士扑灭鼠疫大流行的功绩,还授予他陆军蓝翎军衔以及医科进士,他甚至还被医学界成为“鼠疫斗士”

华人第一位诺贝尔奖候选人伍连德博士

而“黑死病”的危害如此之大,为何现在很少听说过黑死病,是不是“黑死病”已经已经如同“天花”一样“绝迹”了。

并不是,建国前,我国鼠疫疫情也非常严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黑死病”的防控工作,发病数字明显下降。至80年代每年平均只有20例左右,90年代我国南方曾出现过短暂上升,至今,每年仅有零星报到。

我们知道,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分别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遏制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灭掉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易感人群。我们的身体都是很脆弱的,我们想得到一个好的身体,首先需要我们强身健体,锻炼体魄。其次需要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态,遇事不慌,先行报告,审段自身。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