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听“阳”过的人讲感受,是缓解焦虑的有效路径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以及防控经验的积累,国家防控政策正在不断调整优化。对感染者及密接者隔离方式的调整,就是因时因势完善防控措施的重要实践。但不少市民随之担心,居家隔离的患者多了,社区内的阳性病例会不会增加?人员流动性增强,社会面的病例会不会增多?一旦“阳”了怎么办?近日,多地都出现排队囤购抗原检测盒和感冒药的现象,折射部分市民的恐慌和焦虑心理。担心被感染,是人之常情。不过,过度的焦虑恐慌并无必要,非理性囤购药物,不仅加剧心理紧张,还可能造成浪费。在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的大背景下,缓解市民恐慌心理,化解公众焦虑情绪,也是重要的防疫任务。

消除恐慌心理,首先要对病毒有科学认知。这两天,不少阳性患者现身说法,讲述了感染和康复的过程,有人在患病之初陷入恐慌,有人形容发病“要比感冒更难受些”,但经过医生指导用药和自身抵抗力,几天后就得以复原。几位受访者都提到:不要过分恐惧,但要做好防护。12月6日,防疫日记《抗原阳了,这次我却一点都不慌了》刷屏网络,其中写道,虽然自己感到些许不适,但好转较快,这一点也使家人心里安定;奥密克戎的毒性在大幅降低,北京以及各地都开始“走小步不停步”,优化细化疫情防控措施,“这种变化,我切身感受到了”。

患者的亲身讲述,无疑具有较高的说服力;专家的临床经验,也有相当的权威性。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专家表示,“目前,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绝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极少发展为重症的情况,已得到广泛的知晓和认同”;北京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也通过北京晚报提醒市民,可适当备药,但自主用药需谨慎,没必要盲目跟风囤药。为做好疫情期间公众心理调适,北京回龙观医院围绕各类人群心理疏导、心理康复等问题做好心理援助热线咨询,重点加大了对青少年、老年人及一线防疫人员的心理支持。市民应当树立沉着冷静的防疫意识,把扫除恐慌作为防疫“战术”的第一条。

身体上的感染要预防,心理上的恐慌要避免。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新举措的陆续出台,个人防护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就是优化防控的关键一环;打好心理战疫、掌握心理调适技能,就是个人防疫努力的重要一步。

来源 北京晚报 | 记者 辛音

编辑 辛音

流程编辑 马晓双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