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免疫相关不良妊娠答疑解惑47」——艾滋病病毒(HIV)感染

作者:

汪丽萍、帅 领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张碧莹、刘湘源 (北医三院),

朱凤丽 (山东菏泽牡丹区妇幼保健院)

1.什么是艾滋病?

答:艾滋病是英文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的字头缩写)的音译,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亦称艾滋病病毒。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病毒)?

答:H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它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容易出现如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等恶性肿瘤,出现严重并发症后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6~8年,发病前可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虽然人类同艾滋病的斗争已有30多年,目前为止,仍未发明有效的疫苗和治愈该病的方法。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使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可以治疗的慢性疾病,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3.HIV(艾滋病病毒)和AIDS(艾滋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HIV是病毒,AIDS是疾病。HIV指的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亦称为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和乳汁中。而艾滋病,指的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感染HIV得到的疾病。感染HIV后不一定会立即出现病征,通常全病程包括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艾滋病期为感染HIV的最终阶段。此期主要表现为出现发热、腹泻等临床症状或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主要经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其次为经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纹身等);经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5.艾滋病有哪些高风险人群?

答:(1)有高危性行为史者。其中包括男性商业性行为、女性商业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性伴侣、异性多性伴者、男同性恋者、性病患者。

(2)有不安全血液及制品接触史者。有过非正规供血(浆)史者,公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者,怀疑接受过不安全的输血及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制品者,生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使用未经严格消毒器械拔牙、美容、纹身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的人员。

(3)职业暴露者。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或手术器械刺破皮肤、黏膜的医生、护士等,接触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血液样本的实验室人员,公安、司法部门监管人接触在押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6.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工作和生活会感染HIV吗?

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接触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

7.如何预防艾滋病?

答:(1)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了解艾滋病的危害性和传播途径;

(2)打击并取缔娼妓活动,严禁吸毒,不共用针具,推行无偿献血,对献血人群进行HIV筛查;

(3)对HIV感染及艾滋病患者的配偶和性伴侣、共用注射器的静脉药物依赖者,及所生的子女进行医学检查和HIV检测,为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4)性生活中使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的性行为;

(5)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控制医院交叉感染,预防职业暴露与感染,控制母婴传播。

8.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与分期?

答:根据感染后临床表现及症状、体征,HIV感染的全过程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部分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HIV RNA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2周左右出现。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4+T /CD8+ T淋巴细胞比值亦可倒置。部分患者可有轻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肝功能异常。快速进展者在此期可能出现严重感染或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疾病。

(2)无症状期: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在无症状期,由于 HIV 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CD4+ 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或体征,但一般不易引起重视。

(3)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多<200个/μl,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体征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详见下一问)。

9.艾滋病期有哪些相关症状及体征?

答: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会出现HIV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

(1)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2)淋巴结直径≥1 cm,无压痛,无粘连;

(3)持续3个月以上。

10.HIV/AIDS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HIV/AIDS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做出诊断。

成人、青少年及18月龄以上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1)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和HIV补充试验阳性(抗体补充试验阳性或核酸定性检测阳性或核酸定量大于5 000 拷贝/ml);

(2)HIV分离试验阳性。

18月龄及以下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1)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和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

(2)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和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第二次检测需在出生6周后进行);

(3)有医源性暴露史,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或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

11.HIV/AIDS各个分期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1)急性期的诊断标准:患者半年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和HIV补充试验阳性。

(2)无症状期的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对无明确流行病学史但符合实验室诊断标准的即可诊断。

(3)艾滋病期的诊断标准: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HIV感染加下述各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为艾滋病,而CD4+ 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也可诊断为艾滋病。

  • 不明原因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 ℃以上,>1个月;
  • 腹泻(大便次数多于3次/d),>1个月;(c)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
  • 反复发作的口腔真菌感染;
  • 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 肺孢子菌肺炎;
  • 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 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 深部真菌感染;
  • 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
  • 中青年人出现痴呆;
  • 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 弓形虫脑病;
  •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 反复发生的败血症;
  • 皮肤黏膜或内脏的卡波西肉瘤、淋巴瘤。

15岁以下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HIV感染和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25%(<12月龄),或<20%(12~36月龄),或<15%(37~60月龄),或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5~l4 岁);HIV感染和伴有至少一种儿童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12.HIV感染后还能活多久?

答:正常情况下,人们在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之后,这些病毒可在人体中潜伏6~8年乃至更久的时间。一般在病毒潜伏期间,没有身体的异常症状,可在没有症状地生活以及工作多年。等到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感染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已无法与HIV抗衡时,就标志着进入HIV感染的最后阶段,称为艾滋病期,此时人的免疫功能受到破坏。如果没有及时用药治疗,提高人的免疫功能,就会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如机会性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会无法控制甚至死亡。因此,艾滋病患者的生存周期需要视情况而定。因为艾滋病患者寿命有多长,需要综合病毒潜伏的时间以及发病后的治疗效果才能判断。影响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寿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1)是否及时抗HIV治疗以及感染者或患者的心理状况;

(2)体内病毒量:虽然目前抗病毒治疗不能根治艾滋病,但只要长期坚持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使得HIV复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低于检测下限);

(3)个体健康差异: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得以恢复,艾滋病相关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上这些因素共同決定其存活时间。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尽早接受抗HIV治疗!另外,抗病毒治疗还可以减少HIV的传播,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的双重收益。目前,已有硏究表明,通过早期抗病毒治疗,大部分感染者或患者能够获得接近正常人的寿命!

13.艾滋病患者不能与爱人过性生活了吗?

答:(1)如果两方都是艾滋病患者,可过夫妻生活,但仍建议佩戴安全套以防其他性病感染。

(2)如果一方是艾滋病患者,同样也可过夫妻生活,但同房时要全程正确戴安全套,避免破损;

(3)规范服药半年至1年,当病载检测不到时(持续6个月低于50copies/ml),甚至进行无套性行为,通过性传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伴侣的概率很低(传染性忽略)。

3.HIV(艾滋病病毒)和AIDS(艾滋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HIV是病毒,AIDS是疾病。HIV指的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亦称为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和乳汁中。而艾滋病,指的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感染HIV得到的疾病。感染HIV后不一定会立即出现病征,通常全病程包括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艾滋病期为感染HIV的最终阶段。此期主要表现为出现发热、腹泻等临床症状或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主要经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其次为经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纹身等);经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5.艾滋病有哪些高风险人群?

答:(1)有高危性行为史者。其中包括男性商业性行为、女性商业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性伴侣、异性多性伴者、男同性恋者、性病患者。

(2)有不安全血液及制品接触史者。有过非正规供血(浆)史者,公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者,怀疑接受过不安全的输血及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制品者,生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使用未经严格消毒器械拔牙、美容、纹身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的人员。

(3)职业暴露者。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或手术器械刺破皮肤、黏膜的医生、护士等,接触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血液样本的实验室人员,公安、司法部门监管人接触在押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6.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工作和生活会感染HIV吗?

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接触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

7.如何预防艾滋病?

答:(1)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了解艾滋病的危害性和传播途径;

(2)打击并取缔娼妓活动,严禁吸毒,不共用针具,推行无偿献血,对献血人群进行HIV筛查;

(3)对HIV感染及艾滋病患者的配偶和性伴侣、共用注射器的静脉药物依赖者,及所生的子女进行医学检查和HIV检测,为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4)性生活中使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的性行为;

(5)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控制医院交叉感染,预防职业暴露与感染,控制母婴传播。

8.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与分期?

答:根据感染后临床表现及症状、体征,HIV感染的全过程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部分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HIV RNA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2周左右出现。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4+T /CD8+ T淋巴细胞比值亦可倒置。部分患者可有轻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肝功能异常。快速进展者在此期可能出现严重感染或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疾病。

(2)无症状期: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在无症状期,由于 HIV 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CD4+ 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或体征,但一般不易引起重视。

(3)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多<200个/μl,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体征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详见下一问)。

9.艾滋病期有哪些相关症状及体征?

答: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会出现HIV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

(1)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2)淋巴结直径≥1 cm,无压痛,无粘连;

(3)持续3个月以上。

10.HIV/AIDS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HIV/AIDS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做出诊断。

成人、青少年及18月龄以上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1)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和HIV补充试验阳性(抗体补充试验阳性或核酸定性检测阳性或核酸定量大于5 000 拷贝/ml);

(2)HIV分离试验阳性。

18月龄及以下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1)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和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

(2)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和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第二次检测需在出生6周后进行);

(3)有医源性暴露史,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或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

11.HIV/AIDS各个分期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1)急性期的诊断标准:患者半年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和HIV补充试验阳性。

(2)无症状期的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对无明确流行病学史但符合实验室诊断标准的即可诊断。

(3)艾滋病期的诊断标准: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HIV感染加下述各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为艾滋病,而CD4+ 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也可诊断为艾滋病。

  • 不明原因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 ℃以上,>1个月;
  • 腹泻(大便次数多于3次/d),>1个月;(c)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
  • 反复发作的口腔真菌感染;
  • 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 肺孢子菌肺炎;
  • 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 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 深部真菌感染;
  • 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
  • 中青年人出现痴呆;
  • 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 弓形虫脑病;
  •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 反复发生的败血症;
  • 皮肤黏膜或内脏的卡波西肉瘤、淋巴瘤。

15岁以下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HIV感染和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25%(<12月龄),或<20%(12~36月龄),或<15%(37~60月龄),或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5~l4 岁);HIV感染和伴有至少一种儿童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12.HIV感染后还能活多久?

答:正常情况下,人们在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之后,这些病毒可在人体中潜伏6~8年乃至更久的时间。一般在病毒潜伏期间,没有身体的异常症状,可在没有症状地生活以及工作多年。等到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感染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已无法与HIV抗衡时,就标志着进入HIV感染的最后阶段,称为艾滋病期,此时人的免疫功能受到破坏。如果没有及时用药治疗,提高人的免疫功能,就会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如机会性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会无法控制甚至死亡。因此,艾滋病患者的生存周期需要视情况而定。因为艾滋病患者寿命有多长,需要综合病毒潜伏的时间以及发病后的治疗效果才能判断。影响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寿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1)是否及时抗HIV治疗以及感染者或患者的心理状况;

(2)体内病毒量:虽然目前抗病毒治疗不能根治艾滋病,但只要长期坚持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使得HIV复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低于检测下限);

(3)个体健康差异: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得以恢复,艾滋病相关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上这些因素共同決定其存活时间。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尽早接受抗HIV治疗!另外,抗病毒治疗还可以减少HIV的传播,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的双重收益。目前,已有硏究表明,通过早期抗病毒治疗,大部分感染者或患者能够获得接近正常人的寿命!

13.艾滋病患者不能与爱人过性生活了吗?

答:(1)如果两方都是艾滋病患者,可过夫妻生活,但仍建议佩戴安全套以防其他性病感染。

(2)如果一方是艾滋病患者,同样也可过夫妻生活,但同房时要全程正确戴安全套,避免破损;

(3)规范服药半年至1年,当病载检测不到时(持续6个月低于50copies/ml),甚至进行无套性行为,通过性传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伴侣的概率很低(传染性忽略)。

24.刚有冶游史,需多长时间去化验,才能知道自己感染了HIV了呢?

答:感染艾滋病后不是马上就可测出是否感染,存在检测窗口期——从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到血液中能检出抗体或核酸的一段时期。抗体的窗口期一般为4~12周,而核酸检测的窗口期短一些,为1~4周。大多数的感染者能在高危性行为4周后检测出抗体,如果阴性,可等到8周~12周再复查1次,如果仍为阴性,且没有再发生高危性行为,就可排除艾滋病感染。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哪种检测方法都可能存在检测盲区。

25.服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如转移因子口服液等,是否会延长艾滋病的发病?

答: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可服用,但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随着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即“鸡尾酒疗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但仍缺乏根治的有效药物。

26.如果没生殖系统的损伤和小破溃,是否即使有性接触,也不会感染上HIV病毒?

答:即使是生殖器皮肤没破损,但在没有带避孕套的前提下也可能感染。因为除了血液,HIV感染者中的精液、生殖器分泌液(前列腺液、女性前庭腺液也叫阴道分泌液)中也含HIV,会以性传播的方式传染给其他人。

27.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保胎药,是否易感染HIV?

答:针对HIV,人群普遍易感。不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也易感染,但是只要做好防护措施,感染的机率就很低。因此,服用免疫抑制剂不是容易感染HIV的重要因素。但是,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低下。

28.感染上HIV后,如果生育孩子,孩子会出现畸形和染色体变异吗?

答:孕期母亲感染某些微生物可导致胎儿感染并导致胎儿畸形,如风疹、巨细胞、单纯疱疹、弓形虫、梅毒等。HIV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和染色体异常,但是尚不十分明确,但值得注意的是,HIV病毒可能会传给孩子。

29.艾滋病是否能治愈?

答: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俗称“鸡尾酒”疗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繁殖,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目前艾滋病正在变成一种慢性病,就像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用降压药控制高血压一样,逐渐成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艾滋病感染者坚持抗病毒治疗,理想的话可以活到平均寿命。但是,即便是最好的药物也不能完全清除这种潜伏在体内的病毒。一旦患者停止用药,病毒则有很大的可能上升到危险水平。

30.艾滋病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答:(1)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

(2)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

(3)提高生活质量;

(4)降低HIV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1.国内现有哪些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答:目前国际上共有6大类30多种药物(包括复合制剂),分别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INSTIs)、膜融合抑制剂(FIs)及CCR5抑制剂。国内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除没有CCR5抑制剂外,其他五大类(包含复合制剂)均有,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奈韦拉平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

32.成人及青少年抗HIV病毒治疗的时机是什么?

答:(1)一旦确诊HIV感染,无论CD4+ T淋巴细胞水平高低,均建议立即开始治疗。出现以下情况需加快启动治疗:妊娠,疾病进入艾滋病期,急性机会感染,CD4+ T淋巴细胞<200/ul、合并活动性HBV/HCV感染、HIV相关肾脏病等。

(2)在开始”鸡尾酒”疗法前,一定要取得患者的配合和同意,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

(3)如患者存在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既往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应控制机会性感染病情后开始治疗,启动”鸡尾酒”疗法后,需终身治疗。

33.成人及青少年抗HIV病毒治疗的方案是什么?

答:成人及青少年初始”鸡尾酒”疗法方案:初治患者推荐方案为2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类骨干药物联合第三类药物治疗。第三类药物可以为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或增强型蛋白酶抑制剂 (含利托那韦或考比司他)或者整合酶抑制剂;有条件的患者可选用复方单片制剂(STR)。基于我国可获得的抗病毒药,对于未接受过”鸡尾酒”疗法的患者推荐及替代方案见表。

34. 感染HIV的儿童抗病毒治疗的时机是什么?

答:儿童应尽早开始 “鸡尾酒”疗法,如果没有及时”鸡尾酒”疗法,艾滋病相关病死率在出生后第 1 年达到 20%~30%,第2年可超过50%。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见表。

35.感染HIV的母亲可母乳喂养吗?

答:母乳喂养有传播HIV的风险,感染HIV的母亲应尽可能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如果坚持要母乳喂养,则整个哺乳期都应继续”鸡尾酒”疗法。治疗方案与怀孕期间抗病毒方案一致,且新生儿在6个月龄之后立即停止母乳喂养。

36.如何阻断HIV母婴垂直传播?

答: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为尽早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安全助产+产后喂养指导。

37.HIV感染者尽早治疗有什么好处?

答: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主张,不管CD4+T细胞多高,都要开始抗病毒治疗,我国是从2016年开始要求实行“一发现即治疗”策略。早期抗病毒治疗有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免疫功能重建、减少并发症风险和降低传染性等多方面的好处。

38.艾滋病治疗是免费的吗?

答: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国家对个人接受自愿咨询检测的信息完全保密。可以求助于最近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 门诊)。卫生部门指定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所提供的咨询和检测服务都是完全免费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通常设在当地疾控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医疗机构均可提供收费的艾滋病检测服务。艾滋病患者在当地的疾控中心领取抗病毒的药物,这是免费的。有的疾控中心还可以定期复查HIV-RNA以及CD4+T细胞数目。对于一些艾滋病患者出现了机会性感染,治疗是不免费的,需要到当地的艾滋病专科医院或当地的感染科去进行治疗,可享受国家的医保报销政策。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目前是单病种,大部分的费用是可报销。有的地方有其他的政策,如艾滋病患者可以享受二次报销,或者有相关的补助政策。这个需要具体的咨询当地的民政部门以及当地疾控中心的防艾科。

39.如何知道艾滋病孕妇所生的孩子是否感染HIV?

答:(1)出生后6周及3个月进行HIV核酸检测,出生后12个月和18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

(2)核酸检测阴性而18个月时抗体阳性的孩子:需在出生后24个月再检测一次HIV抗体。

40.服用抗HIV药物的儿童需进行哪些化验?

答:(1)为了检测服用预防感染药物的安全性,出生后需进行血常规及肝功能检查作为基线评估的依据;

(2)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监测的时间间隔取决于基线时肝功能和血常规的数值、孕龄、新生儿的临床状况、齐多夫定或奈韦拉平剂量,及其他药物的使用情况。


致 谢

2020年春节后,我们陆续推出了《免疫性不良妊娠答疑解惑》系列专题,受到了广大患者和同行的好评,在此,对已参与该专题撰写、编辑、修改和补充的医生、专家和教授(见如下名单)表示深深的感谢!

众所周知,复发性不良妊娠的诊疗涉及面很广,不是哪一个医学专业所能完全覆盖的,每个医学专业的大夫观点和意见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而广大的患友们更是非常迷惑、焦虑、痛苦甚至绝望,无所适从。为此,我们收集了数十场患者教育会过程中,患友们常提到或较关注的问题,组织全国相应专业的博士、高年资医生、专家和教授,以提问关键词相关内容的方式,进行了详细客观的回答,希望能对每一位有不良妊娠史孕妈妈的顺利怀孕和分娩有所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免疫性不良妊娠答疑解惑》系列专题内容是每一位医学工作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患者,每一位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来综合分析和判断,这些资料仅供参考!

当然,在撰写、编辑、修改和补充过程中,肯定仍有不少的遗漏和错误,希望广大的读者们批评指正,我们将在出版书籍时予以纠正,谢谢!


刘湘源及其团队 2020-4-29


医学博士、医生、专家和教授名单

(已网络发布,按姓氏拼音排序)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