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警惕!病死率高,可“无症状携带”!这种病进入高发期……

注意!注意!

“流脑”进入高发期!

中疾控紧急提醒:

病死率高,可“无症状携带”

流行性脑膜炎

顾名思义是一种以脑膜炎为主的疾病,通常称作“流脑”。虽然流脑和流感都是呼吸道传染病,都是在冬春季节高发,但本质不同,流脑是细菌性传染病,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

“流脑”预后不良,将严重影响生活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发文提醒,家长要注意冬春季预防流行性脑炎:

冬春季节既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也是流脑高发时期。流脑病死率高(超过10%),在目前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死率排序前5位。流脑预后不良,将严重影响生活。20%的流脑患者会留有严重的肢体和组织的伤残,1/3的感染者终生伴有和神经系统损害有关的智力、视力、听力、运动能力、感知能力等后遗症。

流脑细菌可长期黏附于人上呼吸道表面而不引起任何临床的症状,我们称之为“无症状携带”。冬春季节是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性疾病高发季节,病毒感染损害呼吸道黏膜,降低黏膜屏障致密性,定植的流脑细菌则顺势而入,穿过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引起严重感染,称为菌血症,细菌随血液循环到达神经系统则引起脑膜炎。

婴幼儿是高危人群,应适时接种疫苗

1岁以内的婴幼儿处于身体生长关键时期,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是感染各种疾病的高危阶段,但是也不用过于惊慌,对于传染病的防治有三种措施:

1

非药物性干预

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环境卫生,避免宝宝与有流脑病症人的接触,流脑流行期间规范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等。

2

加强药物性干预

主要是适时接种流脑疫苗。现在的年轻妈妈们因为自己缺少流脑抗体,无法给宝宝提供保护性的母传抗体,所以对婴幼儿而言,及时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我国目前有很多种给宝宝们使用的流脑疫苗,宝妈们可提前做好功课,也可以直接咨询接种门诊医生。接种流脑疫苗是给宝宝最好的健康保护。

3

及时就医

宝宝发现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应带孩子及时就医。

流行性脑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流脑感染后发病进展非常迅速,发热、头痛、呕吐和皮肤出血是流脑的典型症状,但是宝宝不会主诉自己不舒服,头顶囟门凸出是婴幼儿脑压增高的典型表现。

宝宝哭闹和出现相应症状,家长一定要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接种流脑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感染,但是接种疫苗产生的有效抗体可以减少死亡、重症、伤残的发生。

最后再提醒家长们,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也是流脑高发时期。要及时为宝宝接种流脑疫苗,保护宝宝健康成长。

此外,春季开学后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也进入到高发期

会出现哪些症状?要如何预防?

一起了解↓↓↓

感染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0—5岁儿童易感染,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为主,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较轻,少数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肺系统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以发热、口腔黏膜和咽峡部疱疹为主,病情轻微,极少出现重症患者。

致病病原是什么?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常见的病毒型别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A71)、柯萨奇A组16型(CV-A16)、柯萨奇A组6型(CV-A6)和柯萨奇A组10型(CV-A10)等。

在重症病例中,EV-A71感染比例较高,目前有针对此型别病毒的EV-71疫苗,建议5岁以下儿童家长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进行接种。

需要注意的是,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接种疫苗并不能一定避免再次患病。

为何会感染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较多,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玩具、水杯等物品或环境均可被感染。

此外,呼吸道飞沫、咳嗽等也能够传播病毒。

预防措施有哪些?

■建议老师和家长:

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培养孩子在使用公共物品后和饭前便后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

使用公共物品前应先消毒,孩子常接触的物品、使用的玩具、餐具等应定期消毒;

做好家庭日常用品的清洁和消毒;

如果孩子出现发烧或发生皮疹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手足口病传染性强,确诊的患儿不要送至幼儿园或学校等公共场所,待患儿的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才可复课。

■建议学校和幼托机构工作人员:

定期对儿童的被褥和物品等进行晾晒消毒;

定期用含氯消毒剂对玩具、教具浸泡消毒;

加强对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等生活、学习场所的消毒,勤开窗通风。

综合/中疾控动态、央视新闻

来源: 厦门广电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