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都是感染奥密克戎,为什么广东和北京的症状轻重不同?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有不少人在说,广东地区奥密克戎感染的症状较轻,而北京地区奥密克戎感染的症状较重。

对于这个情况,病毒学家们说,北京流行的变异株以BF.7为主,广州流行的变异株以BA.5.2为主。而且还说,虽然是不同的病毒株,但是毒性和致病力没有本质改变。

奥密克戎(图源网络)

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病毒感染人体后,就不存在单独的病毒了,而是“病毒-人”复合体,这个复合体表现出来的状态,除了与病毒有关,还与人体有关。

所以,北京和广东的地域环境差异就决定了,两边的人体特征不一样,感染奥密克戎后的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就不一样。

这就是,三因制宜。

所以,单独从病毒株角度考虑问题,是盲人摸象,是以偏概全,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错误的思维方式。

也就是说,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不建议用广东地区的感染数据和病情数据,来推论北京地区的可能情况。

或者说,有了某个城市已知的感染数据和病情数据之后,我们可以推论相同或相似地域环境因素下其他城市的可能情况,但不能推论不同地域环境因素下其他城市的可能情况。

所以,与其紧盯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还不如多考虑本地区的气候环境属性。

北京地区的特点,就是北方地区的特点,就是寒冷,气温低,偏干燥。所以,北京地区奥密克戎感染的特点,就是带有寒邪的症状,怕冷,流清鼻涕。

广东的张忠德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广东,出现症状相对偏轻,这与病毒毒株的变异类型不同肯定是有关系的,我们也期待病毒的变异进化会使其毒性越来越弱。但实际上,我们认为症状的差异主要还是在于地区不同的气候特点和人群不同的特质所致。尤其是气候特点,与北方相比,南方隆冬季节气温更高一些。因此,在广州,病机主要是热重于风,暑热依然重;北方则是风寒化热较多”。

这个意思,就非常的正确。

所以,北京地区在做奥密克戎中成药推荐目录的时候,是单独将辛温解表药列为一类的。

中药方剂(图源网络)

第二点,对于不同地区奥密克戎感染后的治疗,一定要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不能一个中成药包打天下。

所以,不分地域属性的全都服用连花清瘟,其实是不合理的。

今天,一位东北地区的朋友出现了怕冷、发烧、四肢酸痛的情况,没有买到连花清瘟,问我能不能服用四季感冒胶囊。其实,就这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他服用四季感冒胶囊是合适的。

如果以后我们在中医药顶层设计上做得比较好的话,对于疫病的治疗,我们应该出2个方子,北方地区流感方,南方地区流感方。或者,我们应该出 4个方子,东部地区流感方,西部地区流感方,南方地区流感方,北方地区流感方。或者,我们应该出8个方子,东部地区夏秋季流感方,东部地区冬春季流感方,西部地区夏秋季流感方,西部地区冬春季流感方,南方地区冬春季流感方,南方地区夏秋季流感方,北方地区冬春季流感方,北方地区夏秋季流感方。

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这就是中医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特点。

《伤寒杂病论》里面列出来的治疗方,包括太阳病治疗方,少阳病治疗方,阳明病治疗方,太阴病治疗方,少阴病治疗方,厥阴病治疗方。这些方子,把六经病全都涵盖了。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里面列出来的运气治疗方,子午之岁用正阳汤,卯酉之岁用审平汤,寅申之岁用升明汤,巳亥之岁用敷和汤,辰戌之岁用静顺汤,丑未之岁用备化汤。这些方子,把六十甲子全都涵盖了。

《辅行诀》里面列出来的治疗方,包括大小补肝汤、大小泻肝汤、大小补心汤、大小泻心汤、大小补脾汤、大小泻脾汤、大小补肺汤、大小泻肺汤、大小补肾汤、大小泻肾汤。这些方子,把五脏虚实的病证全都涵盖了。

所以,我们传承发展中医药,如果连中医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顶层设计这个特点都没有传承下来,那就太不应该了。

所以,我们说,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在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大很大的空间。这种空间,一方面是指我们可以研发很多个新药,另一方面,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所有疾病的治疗上,将中医的理念融入进去。我们团队在研究“汤液经法图”的时候,就在尝试寻找某个疾病的最根本的治则治法,以此来实现有效的组方。

比如说,新冠肺炎、便秘、过敏性鼻炎和甲状腺疾病,看着是4个疾病,但其实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病因病机是类似的,治则治法也是类似的。

作者新书

第三点,以冬季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寒冷地区,感染奥密克戎后的症状表现,可能会更重。

从理论上看,北方地区冬春季流感往往合并有寒邪,但有时是寒邪为主,有时也不是单纯的寒邪,而是以寒热夹杂为主。这种复合邪气造成的症状表现,自然也是复合表现。

寒邪侵犯人体之后,就会有怕冷、流清鼻涕、头痛的表现。寒邪侵犯人体后会束表,相当于阻碍了人体与外界的能量交换,所以,发热就会更明显。相应地,咽痛也会更明显。

北方地区都有暖气,屋内都比较干燥,所以,咽干口干、干咳痰粘的表现也比较多。

综上以上表现,就是当下北方地区奥密克戎感染后的症状特点。当然,不同体质的人会有不同的症状特点,有的人怕冷更重,有的人发热更重,有的人咽干痰粘更重。

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上,除了清热还要散寒。大家注意,这就相当于是同时处理两种不同属性的邪气,这种治疗的难度,显然要比单独应对寒邪,或者单独应对热邪的难度要大。

大家知道,只要是复合邪气造成的感冒,治疗上都会更麻烦一些,因为要同时面对多种邪气。但是,不同的邪气组合,治疗的难度又有区别。例如,寒邪和湿邪的结合,也是复合邪气,同时,很多热性散寒药本身就能祛湿,例如羌活、独活、藿香。所以,有得选。再如,热邪和湿邪也能结合,也是复合邪气,同时,很多祛湿药本身也是寒性的,例如黄连、黄柏、滑石、车前子。所以,也有的选。

在这些邪气的组合里,最难处理的,可能就是寒热夹杂和燥湿相兼了。

从现代流行病学研究中,也能看到类似的结论。

在《我国流感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及模型预测研究》中,就有这样的结论:“低温可能有利于流感发病和流行,温暖干燥或炎热干燥则可能抑制流感的发病和流行。在温暖和炎热的天气条件下,较高的湿度可能是流感流行的有利条件”。

换句话说,北方地区的寒冷低温环境容易引发流感,而南方地区的高湿环境容易引发流感。

在《中国重要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中,也有类似的结论:“病毒病原体的季节性流行模式在南北方存在差异,温度可能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北方城市Rt值中位数为0.46(IQR:0.37~0.87),高于南方城市中位Rt值0.20(IQR:0.09~0.52,p=0.004)”,“气温越低,Rt值越高。相对湿度的对Rt的作用不是单调的”。

换句话说,北方地区的寒冷低温环境,有利于传染病的传播。

在《中国大陆季节性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中,还是熟悉的结论还:“中国季节性流感病毒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由南向北先后出现的趋势。中国南方地区6-8月是流感防控重点时段,北方地区12月至次年1月是流感防控重点时段”。

换句话说,秋冬季是北方地区的流感高发季,而不是南方地区流感的高发季。

所以,我们说,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证据上看,以冬季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地区,在这一轮奥密克戎感染中,症状可能会更重,传播可能也会更快。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与北方地区的寒冷密切相关。

南方北方示意(图源网络)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如果我不在北京,也不再广东,那怎么判断呢?

简单,冬季气候像广东的,发病情况会接近广东。冬季气候像北京的,发病情况会接近北京。从冬季气温来看,冬季平均气温在4度以上的,接近广东。冬季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的,接近北京。冬季平均气温介于0度—4度之间的,情况介于两者之间。

当然,气温不代表所有的环境属性,只是一个主要指标。这种划分也是金老师自己的想法,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12月15日广州气温

12月15日北京气温

其实,本文所讲的这种南方北方的差异,与大时空观下中医学术流派的发展还有一些关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中医学术典籍中,有一些是北方地区医家的代表作,而有一些是南方地区医家的代表作,其中对于疾病的认识是不同的,最经典的,就是伤寒与温病的区别。

关于这个问题,有学者认为:“晋唐以前中国经济文化的重点在黄河流域一带,对疾病的医疗经验以北方为主。随着宋元以降,经济文化重心向东南转移,南方的地理气候及疾病对医家临床产生了重要影响,最终促使温病学说脱离伤寒而独立”。

也有学者认为:“地域的南北差异,是明清温病医家阐发温病证治应当有别于伤寒的重要立论点”。

简单地说,

《伤寒论》的作者是张仲景,河南南阳人,写作背景是东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疫病。所以,全方以温热性组方为主,治疗寒证,故名“伤寒论”。

《温病条辨》的作者是吴鞠通,江苏淮安人,写作背景是清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疫病。所以,全书以寒凉性组方为主,治疗温病,故名“温病条辨”。

这就是大时空史观下的南北差异,也明确提示我们,治疗疫病,应该有南方北方的差异,我们要区别对待。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