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世界狂犬病日 | 让我们共同来了解狂犬病

【导读】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近年来,因犬咬伤人导致人患狂犬病而致死事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据WHO统计,21世纪以来狂犬病每年造成约60 000人死亡,约40%的死亡病例是儿童。全球狂犬病发病例数分布以亚洲发病最多,发展中国家是人间狂犬病病例的主要发生地,主要传染源是病犬,由病犬传播者占90%,其次为猫和狼,发达国家野生动物如狐狸、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为重要传染源。

每年9月28日为世界狂犬病日,设立世界狂犬病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对狂犬病预防的认识,并知晓人类在抗击这种可怕疾病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共同参与在全球消除狂犬病的行动。2007年至今已经是第16个世界狂犬病日,2022年狂犬病日的主题是同一个健康,零死亡。接下来,我们一起共同了解狂犬病。

一、狂犬病感染发病过程

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延脑、大脑皮质、海马回、小脑、脊髓、唾液腺和唾液中,并随唾液排出体外,最常见的是通过咬伤的皮肤黏膜感染,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入侵,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误食患病动物的肉经消化道感染的病例也有少量报道。

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后,对神经组织有较强大的亲和力,病毒首先在伤口附近肌细胞内小范围增殖;随后入侵人体近处的末梢神经,沿神经轴突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展,至脊髓背根神经节大量繁殖,很快到达脑部,侵犯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后期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扩散,侵入各器官组织,由于迷走、舌咽及舌下脑神经核受损,引起吞咽肌痉挛,出现恐水、吞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人来说感染已经不可逆转,其结局必然发生目前无法治愈的狂犬病,即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

二、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表现

狂犬病流行规律复杂,是一种不易消灭的自然源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夏季发病率稍高,可能与犬的性活动以及温暖季节人畜移动频繁有关,伤口的部位越靠近头部或伤口越深,发病机会越高。

该病潜伏期长短不一,通常在两周到两年,两个月比较常见,潜伏期长短与年龄、伤口部位、伤口深浅、入侵病毒数量和毒力等因素相关,人畜感染发病后无法治愈,致死率100%。狂犬病分为躁狂型、麻痹型、非典型。以躁狂型最为典型,约占总发病例数的80%,典型病例发作过程分为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全程一般不超过1周。

  1. 前驱期:持续2-4天,常伴有低热、倦怠、头痛、恶心等全身不适,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约80%的病例出现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感等异样感觉,是具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

2.兴奋期:持续1-3天,表现为高度兴奋、肌肉痉挛、极度恐怖、恐水、怕风。体温常升高 (38~40℃)。恐水为本病的特征,但不一定每例都有。典型患者虽渴极而不敢饮,见水、闻流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外界多种刺激如风、光、声也可引起咽肌痉挛,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因呼吸肌痉挛致呼吸困难和发绀;患者常出现流涎、多汗、心率快、血压增高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表现;病人神志多清晰,可出现精神失常、幻视、幻听等。

3.麻痹期:患者肌肉痉挛停止,进入全身弛缓性瘫痪,患者由安静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该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 6~18 小时。

三、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人的狂犬病100%是因动物咬伤引起, 狂犬病原则上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所以人狂犬病的防控几乎完全依赖于对狗狂犬病的防控。只有医学和兽医部门联合行动,才能从源头上彻底解决狂犬病问题。WH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合作启动了到2030年实现人类狂犬病零死亡全球框架:以人类现有的对狂犬病流行规律的认识和技术手段(已有十分有效的动物和人类疫苗和抗血清等),只要全面推广目前已成功控制狂犬病的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完全有可能迅速在全球范围完全控制和基本消灭狂犬病。团结起来,做出积极的改变,实现我们知道可能实现的目标:在2030年前消除狂犬病。

1.提高认知,科学防控狂犬病。狂犬病是以侵犯神经系统为主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可防可控不可治,重在预防。主要是通过病犬等咬伤传播,但也可以通过患病动物的唾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而传播。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狂犬病对人和动物都是致命的。国内外经验证明,狂犬病是可以预防控制的。预防狂犬病关键在于确保犬的疫苗的接种率达到70%以上,控制犬的狂犬病,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不明来源动物开展大众的狂犬病风险教育,减少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直接传染人类或者通过家养犬类暴露发病后传染人类。

2.做好犬只管理和免疫。每年定期给养殖犬接种正规来源的合格疫苗。超过90%的狂犬病病例是来源于犬的咬伤和抓伤,必须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强化犬只登记管理,对流浪犬实施捕救、集中管理等综合防控,从源头切断疾病传播。在狂犬病高发地区,常采用暴露后免疫和扑杀犬只来防控疫情。目前,消除狂犬病的全球战略已转向犬只免疫和科学管理,给犬接种狂犬病疫苗是国际组织机构一致推荐的预防人和动物狂犬病的根本措施。大量科学研究证明, 为70%的犬接种狂犬病疫苗, 就能有效阻断狂犬病毒的传播。

3.做好暴露后处置。狂犬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公众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避免被动物致伤。一旦被犬咬伤或抓伤,不要心存侥幸,应尽快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并及时到门诊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置,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还须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早期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措施,对于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毒危险环境下作业的人,推荐暴露前接种狂犬疫苗。

【本期专家】

陈叶,沈阳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辽宁省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和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流感、手足口病、不明原因肺炎等传染病监测工作。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