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切尔诺贝利之后,又一部美剧讲述杀人于无形的故事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下班看电影。

短短5集的《切尔诺贝利》已经完结。

如噩梦般的故事告一段落

为什是噩梦?

因为切尔诺贝利的核泄露中,被视为“无形杀手”的放射性污染带来的恐怖后果依旧让人心有余悸!

《切尔诺贝利》刚结束,又一则恐怖故事开演

和恐怖核污染类似。

这场灾难也藏于无形,也需要隔离,且致死率更高!

*

血%20疫

The%20Hot%20Zone

1980年,肯尼亚某地。

一只乌鸦从天而降,它像使者般落进一栋大房子

这里住着从事动物研究的白人科学家。

已经生病的他依旧坚持赶往机场,飞机还没落地他就已经出现了高烧、呕吐、红疹、出血等恐怖症状

而在接受治疗时,他吐的穆索克医生满身血!

医生也一脸迷茫。

没人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怪病

镜头一转。

在美国军方实验室里

一支名为穆索克的“马尔堡病毒”样本被封存

开篇短短5分钟美剧《血疫》呈现了“马尔堡病毒”在1980年的爆发病例,这位穆索克医生便是感染者。

与恐怖的症状相比,病毒的传播更令人恶寒…

感染者可能在坐汽车,乘飞机时便将病毒传播,而随着人类的迁移病毒也被带往了世界各地

时间来到1989年的华盛顿。

美国军方实验室里南茜发现疑似埃博拉病毒,她决定进入四级区域和以往病毒样本对比确认

而进入四级区域,既麻烦,又危险!

脱衣,穿衣,消毒,封闭,最后穿上密闭的防护服

而她的同事彼得却认为这不可能是埃博拉病毒。

甚至用学历碾压南茜的看法

在两人的对比中悬念出现了,进入实验室的南茜因隔离服破裂,暴露给了病毒。

狂妄的彼得甚至用“闻味道”的方式来判断

不知不觉,两人都成为了可能被感染的对象

国家地理频道推出的《血疫》改编自理查德·普雷斯顿1994年创作的同名小说,是基于真实事件的非虚构故事,小说曾在当年引发热议。

如今被改成美剧,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埃博拉病毒的恐怖扑面而来。

对于这类改编自畅销书的影视作品来说,先看书还是先观剧,恐怕是个难题。

好在剧作第一集就表现不凡,从一架跨境远航的航空飞机讲起,幽暗的光线、冰冷的色调巧妙地营造出紧凑、慌张的氛围,隔着屏幕,也丝丝渗透出冰凉的不安。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

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

肆意横扫的病毒,为全球化作了一个生物安全等级四级(最高等级)的注脚。

本应该被深锁在实验室里的病毒竟然就潜伏在身边,和《切尔诺贝利》里的辐射一样,《血疫》里的病毒隐在幽微处,同样杀人于无形。

没有什么比它更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的慌乱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纪实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剧作

《血疫》里的故事,就是用满点的现实感,让人悚然一惊。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观剧冲击力或许更强。

“非典”的白色恐怖记忆犹在,剧作带我们一次次闪回到那个每天经过大门都要测量体温,电视台滚动播报确诊和疑似病例人数,口罩和白醋卖到脱销的年代。

在人类文明前行的过程中,我们与病毒数次交锋。

然而每一次在未知的道路上前进一点点

我们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们和病毒之间,仍然隔着挥之不去的灰色迷障。

当然,如果你只是为猎奇而来,那可就太过肤浅了。

剧中的防护服是一层一层穿上的,恐惧却好像能划开皮肤表面,渐渐渗出血来。

极度恐惧过后应该是冷静思考和权衡应对,病毒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了。

这场灾难我们都在其中,没有一个人可以置之度外。

好了今天到这里就结束了!这里是下班看电影如果喜欢请转发哦!我们下期见!(关注公众号%20回复“血疫”即可观看)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