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一男子因HIV抗体阳性七年等死不成,再查竟为阴性!啥原因呢?

近日,澎湃新闻报道一则消息 ——

2008年12月,成都男子钟某某婚前检查出艾滋病,改变了他的整个生活:女友怀疑被感染,潸然而去,生死不明;除了母亲,自己几乎被家庭其他成员抛弃;自己短时间内挥霍完原本红火生意挣来的积蓄,靠低保和母亲的贴补过活;每日落窗封门,坐而待亡。漫长的等待,等待了整整七年。

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七年的安然无恙,钟某某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毫无艾滋病病人的症状,便产生了再查查的想法。遂于2015年12月25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抽血检查,结果显示其HIV抗原体复合检测为阴。2016年1月22日,管辖属地单位金牛区疾控中心对钟某某进行抽血送检,其HIV抗体检测结果仍为阴性。

从医学角度来讲,一旦感染HIV产生抗体,是不会消失的!—— 换句话来讲,当年的阳性应该是错的 —— 再进一步讲,钟某某压根儿就没感染HIV,就不是AIDS。

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惊喜;但对钟某某来讲,也无异于晴天霹雳!七年啊,等死的七年啊,竟然是上苍给他的人生开的残酷玩笑!不,应该是人,是人为给他带来的人生灾难!

于是,他开始找当事的两家单位:抽血初筛、送检的成都市疾控中心和负责确证检测的四川省疾控中心;而前者称此事与当年的一个误诊和信息登记漏洞有关,后者则称只对标本负责而撇清责任。

如此推诿之下,不得已,钟某某将两家告上法庭;目前,此案正处于先期调解之中。

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事且至此,至于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但大家肯定都纳闷儿:把阴性能成了阳性,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呢?!仔细捋一捋整个过程,无非在于这些环节:

第一,初筛标本出了问题。

那有人会直接说:那肯定是医院出了问题,因为现在都是在医院首先采血,然后送检疾控的。其实不是的,本事件中的钟某某是直接在成都市疾控中心采集的静脉血,有可能将两个标本混淆。标本错了,结果也随之而错。

第二,初检信息出了问题。

2008年,可能疾控的信息登记方式较为原始,信息在人工登记是发生错误,从而造成张冠李戴,将真正的HIV或AIDS标本弄成了钟某某的信息,从而造成一系列的错,即错的初筛报告与标本送检、错的确证结果。

第三,复检标本或信息出了问题。

由于在抽血后进行的检测为初筛试验,具有灵敏度相对较高、特异性相对较低的特点,出现假阳性的几率相对于确证试验而言较高。如此,假阳性的标本送到上级疾控进行检测,如果出现标本或信息登记错误,亦有“弄假(阳)成真(阳)”的可能。

第四,医学随访出了问题。

这一点是确证无疑的。因为在钟某某被确定为HIV抗体阳性的七年间,共经历了13次医学随访,但竟然没进行一次抽血再检测。这期间,哪怕有一次,可能会早发现过错,早终止这种苦果。随访工作的不规范,造成错误延续,一延就是七年。

第五,当事人自身也有问题。

钟某某有吸毒的经历,这种经历让其本人理所当然地接受了HIV抗体阳性的结果。如果他没有这种经历呢?作为一个正常生活轨迹的人,岂不会强烈质疑而重检?真相岂不立现原形?悲剧岂不戛然而止?如此,从玄学而言,不得不说凡事都有定数—— 毒品误导了他的人生!

事过七年,真实原因的查证可能具有一定困难,但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既然当年的标本还在,也许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可以搞清:比如当时血检人员追踪的手段,比如省市两份样本血型鉴定的手段,比如分子生物学的手段,等等。但无论如何,七年的时光、七年的损失,是无法算清了;不管怎样,总要有人,总要有单位为此事负责!

除了钟某某,悲哀的可能还有另外一个 ——当年那个真正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他(她)可能拿到了阴性报告,可能亦是婚前查体,可能现已结婚生子,可能家人被传艾滋,可能悲剧已经开始......

一个结果,两人健康,多个人口或多个家庭!如此后果,不可谓不严重,不可谓不惨痛!

这对涉事疾控,对涉事检验人是一个刻骨的教训!这对广大医务工作者也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醒:质量重于泰山,医务岂容犯错?!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