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性接触艾滋病患者的感染风险有多大?

网上经常流传“艾滋病患者通过性接触报复社会”的文章。近期,一篇题为《19岁女孩得艾滋,3个月传染324个男人》的文章又在朋友圈疯传。类似还有“浙江传媒学院某大学生故意传播艾滋报复社会”的新闻。这类说法见诸报端,反映了许多媒体和公众对于艾滋病毒感染相关知识的缺乏。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做详细解读。

问:什么是HIV和AIDS(艾滋病)?

王晨光: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英文缩写。感染病毒可导致后天免疫机能失去功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或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问:为什么HIV这么危险?

王晨光:HIV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摧毁一类被称为T细胞的免疫细胞,而T细胞在人类正常免疫和抵抗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经治疗的HIV感染可减少T细胞的数量,使人更容易患上其他感染性疾病。HIV感染分急性期(I期)、潜伏期(II期)和终末期(III期)。终末期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攻击并失去功能,这时才称为艾滋病。

问:一旦感染,有没有办法治愈?

王晨光:与其他一些病毒不同,尽管多种以清除病毒为目标的治疗手段还在尝试中,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彻底从人体内清除艾滋病毒。但通过适当的医疗和护理,可以控制艾滋病毒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之前,艾滋病毒感染者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发展为艾滋病。如今一个被诊断出感染有艾滋病毒并且在疾病发病前得到治疗的人,可以和没有感染艾滋病毒的人一样长寿。

问:艾滋病毒是怎样传播的?

王晨光: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与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没有防护的肛交或阴道性交;与艾滋病毒感染者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问:通过性交感染HIV的可能性有多大?

王晨光:不同性交方式传播HIV的机会不等,以下是针对不同方式性交以及性伴侣双方在和HIV感染的性伴无保护性交时,被对方感染的风险估测(数据来自CDC等机构):

肛交。“受方(被插入)”和HIV感染患者肛交,被感染的风险为1.4%;“插入方”如果和HIV感染的受方无保护性交,被感染的机会更低,不超过1%。如果做过包皮环切,风险会进一步降低到大约0.1%。

阴道性交。女性和HIV阳性男伴性交,被感染的风险低于0.1%(大约1000次性交发生1次感染);和HIV阳性女伴性交,男性被感染的概率大约0.04%。了解了这个数字就知道新闻报道的HIV感染的女性在3个月内成功让300多男性感染上病毒有多么不靠谱。因为感染一个男性,大约需要2500次性交。

口交。回顾研究显示阴道和阴茎口交造成的感染非常低,但并不排除传播HIV病毒的风险。

问:如果不小心接触了艾滋病患者的血液,被感染的可能有多大?

王晨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是因为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的生存能力很差,二是皮肤本身就是障碍。如果接触部位有伤口,不排除有感染的可能,但依然非常低。据CDC测算,即便是和艾滋病患者公用针头,被感染的概率也只在6%左右。

问:这些数字看起来不高,是不是可以忽略?

王晨光:一些人看到这些数字,可能认为他们的艾滋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风险很低。需要明白这些数字是群体概率,并不代表个人被感染的风险。要认识到无论每次暴露的风险有多低或多高,一个人都可能会因为一次无保护性行为而被感染艾滋病急性期,或者一个人可以多次无保护性行为而不会被感染,比如1%的风险意味着100名艾滋病毒阴性的人通过某种性行为感染艾滋病毒,平均会发生一次感染,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要暴露100次才能发生HIV感染。

问:还有哪些因素影响HIV感染的机会?

王晨光:以上是在没有其他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对平均风险的估计,没有两次艾滋病毒暴露是完全相同的。研究表明,除了导致接触的性别类型,还有几个因素可以增加或减少接触HIV导致感染的风险:其他性传播感染(STIs)、高病毒载量、未做包皮环切的男性、月经期女性、其他出血和可导致撕裂和发炎的活动(如粗暴性行为)等。每次暴露于艾滋病毒都会带来不同的传播风险,这取决于性别和包括上述风险因素的组合。

如果存在高风险因素,HIV传播的风险可能远高于这些平均值。研究表明,性传播感染和一些阴道疾病有密切关系,如细菌性阴道病可使艾滋病毒传播的风险增加8倍。病毒载量每增加10倍,HIV感染的风险就会增加2-3倍。研究表明,急性HIV感染期间病毒载量极高(感染HIV后的前几周),可以将艾滋病毒传播的风险增加26倍。因此,与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可能带来高达2%的感染风险,肛交受方更可高达20%以上。

虽然一次接触艾滋病毒传播的风险可能看起来很低,但这种风险会因多次暴露而增加。换句话说,暴露于艾滋病毒的人往往比不经常暴露的人有更大的艾滋病毒传播风险。如果一名女性与艾滋病毒阳性的男性进行100次无保护的阴道性交,则累积风险约为10%,如果存在其他风险因素,则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高。

问:除了性传播和共用注射器,生活中还有哪些可能的传播渠道?

王晨光:HIV通过某些体液方式进行传播,比如血液、精液、直肠液、阴道分泌物和母乳。理论上,凡是和HIV感染者有以上这些体液交换,就有感染的机会。不过除了性交和共用注射器等方式,其他渠道传播的概率较低,只是并不能排除其他渠道感染的可能性。比如感染的母亲母乳喂养、被感染的人咬伤、与被感染的人深吻等。

问:如何预防HIV感染?

王晨光:预防分两个层面,一是未被感染者预防被感染,二是感染病毒的患者预防把病毒传给他人。限制性伴侣的数量、不共用针头、每次性生活以正确的方式使用安全套等,均可有效预防传染和被传染。也可以使用艾滋病预防药物,分为暴露前预防(PrEP)和暴露后预防(PEP)等。

对确诊感染艾滋病毒的患者,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防止将病毒传染给他人。除了上述预防措施,最重要的是每天以正确的方式服用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欢迎转发~~~

方舟子|练太极拳有什么用?

一个自称“雷公太极”的所谓太极宗师,和一个练习综合格斗的运动员打擂比武,结果不到20秒就被打倒了。这事这一阵子在网上很轰动,很多人都在嘲笑太极拳不堪一击。那么,该怎么看待太极拳呢?

这个所谓“雷公太极”以前其实不是练太极拳的,自称最开始学过散手、摔跤、跆拳道,后来打不过一个太极拳运动员,就改学了太极拳。有一天突然号称“悟了”,就自己创了一个太极门派,当起了太极宗师,收徒弟一年学费要10万。但是我看他跟人打架的视频,从他的步法、身法看,就知道他其实没有认真学过太极拳;平时爱吹牛,吹得自己也信了,属于自己骗自己。现在自创太极门派,自诩太极宗师的,都是欠揍的。

继续阅读

“方舟子讲科学”第2讲:怎样科学地看待中医?

在网上,有关中医的争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来就没有平息过,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掀起一次高潮。如果要做一个调查,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选择支持中医,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其实都对中医缺乏了解。他们只是出于一种朴素的民族感情,接受长期以来的宣传,把中医当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华民族的瑰宝。有谁敢质疑中医,就会遭到攻击,被说成是不懂中国传统文化、不懂国学,甚至被骂成是汉奸、卖国贼。对这种攻击、谩骂,最好的反击,是举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很多精通中国传统文化也非常爱国的国学家、国学大师,也是批评、反对中医的。例如国学大师陈寅恪,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守护神”,他就非常反对中医。他曾说过一句话,叫“中医有见效之药,无可通之理”。意思是,有的中药是有效的,但中医的道理是完全不通的。大家都知道,鲁迅也是反对中医的,他说过一句名言:“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骗子”。你能说陈寅恪、鲁迅他们不懂中国传统文化、不爱国吗?

继续阅读请订阅 方舟子美文集, 科学猫头鹰年度会员 or 科学猫头鹰年度VIP会员.

继续阅读

是伟大宝库吗

12月7日,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做了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讲。演讲中引用了毛主席语录“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这句话非常有名,出自一九五八年十月十一日毛泽东主席给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的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是要在全国举办西学中学习班,要在两年内速成2000名“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这个速度其实是很保守了,如果让甘肃刘维忠主任来办这件事,9天就可以打通41个人的任督二脉,甘肃一个学习班两年就可以生产3千多个高级医生。显然,当年毛主席对中医药的深刻内涵把握还很不足,所以他提出了个“宝库说”,以坚定国人的信心。伟大领袖的话,句句是真理,谁敢不信!86年高考填写医学院志愿后艾滋病急性期,我的语文老师也送了我这句话,勉励我要努力学习中医这个“宝库”。三十年过去了,我确实很努力的在学习中医这个“宝库”。

继续阅读

烦人的阴道炎

阴道炎是个很小的、但却是很烦人的毛病。而且,单纯的阴道炎是几乎不存在的,一般都合并有外阴炎或/和宫颈炎,但习惯上称为阴道炎。从严重性上讲,阴道炎是不致命的,但却占了门诊患者的绝大多数。在基层医院,妇科门诊患者的70%甚至90%,都是阴道炎。现在什么病都往大医院里跑,连三甲医院普通妇科门诊也充满了阴道炎患者。患者的症状多数是外阴不适,伴有白带过多或外阴瘙痒,少数人也可以有阴道出血或性交后出血。由于阴道炎很容易复发,治疗上容易发生错误,很多人看好几次门诊才治愈,所以说阴道炎是很烦人的。

医学界的大专家多数是看不上阴道炎的。无论是在著名大学还是三流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很少有研究阴道炎的。但在小医院尤其是私立医院里,专家们的第一大绝招就是会治疗阴道炎。如果有哪家私立医院的专家不号称会治疗阴道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专家了。

继续阅读

如果被阿猫阿狗给咬了

我从小就怕狗,当然不是怕那种温顺得和猫一样的小宠物狗,而是那种看上去和狼差不多的凶狠的看门狗。在我小时候,这种流浪狗在城镇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对路人,尤其是小孩是一大威胁。因此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如何保护自己,比如遇到狗朝你叫的时候,千万不要逃跑,而要慢慢蹲下去做捡石头砸它状,把它吓跑(这其实是更危险的做法,如果狗朝你发动攻击的话更可能被咬到要害)。又比如,被狗咬了以后不能碰水,进而头发也不能剪了,所以我们那里形容某人头发太长就说长得跟被狗咬了似的。我不知道这条禁忌是怎么来的。想必是古人看到有人被狗咬得很重活下来了,有人被狗咬得很轻却发疯死了,发疯的时候怕水,所以反向推导出是因为碰了水才发了疯。

继续阅读

剩余内容被隐藏,使用手机浏览器扫一扫查看文章
为了您的隐私,请用手机查看文章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