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据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艾滋病感染及患者数为3670万,中国报告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共计758610例。
但是,艾滋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公众无需“谈艾色变”。科学研究表明HIV感染者只要遵循医嘱、科学用药,完全可以接近正常人的寿命。即使进入到艾滋病期,也有希望恢复免疫力,延长寿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朱彪教授告诉钱报记者,HIV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大途径。其中,性行为是我国艾滋病传播最主要的途径,而且年龄段偏低,集中在青少年和大学生等群体,其中男性同性感染人群也呈上升趋势。同时,如果到不正规场所进行理发、美容、文身、打耳洞,与其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也会增加感染HIV的几率。
谈及目前感染趋势,老年人群的感染率呈现一定上升趋势且主要也是由不良性行为所致。截至2017年,我国老年男性感染者有1.9万例。
老年人这方面的意识比较弱,通常是因其他疾病到医院就诊,才检测出阳性。老年人也应该提高艾滋病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由于抗病毒药物对老人的副作用会更明显,而且容易与老人长期服用的其他药物相互影响。现在老年人艾滋病的防控和治疗也逐渐成为了医疗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艾滋病是个“不治之症”,无法治愈。但其实,只要积极主动治疗,艾滋病患者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长期生存。目前全世界还没有研发出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疫苗,只能通过行为控制来预防。比如对高危行为说不,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所有不安全和不必要的注射等。
截至2017年年中,估计全球有2177万人获得了艾滋病毒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朱教授指出目前HIV感染者服用抗病毒药物后平均寿命可延长至正常人水平,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能保持良好状态,保持劳动能力并延长生命时间。
HIV感染有一个很长的无症状期,艾滋病毒感染者可以去疾控中心、医疗机构、艾滋病相关社区组织进行检测,甚至可以进行自检。
朱教授补充道,高危行为发生后的24小时,最长不超过72小时,是有效的阻断时机。浙医一院门诊也开展了暴露后预防工作,提供预防和阻断药物方案。(本报记者 张冰清 本报通讯员 金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