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10句养生顺口溜:耳熟能详,却暗藏玄机

1

头要凉,脚要暖,肚子要不满。

虽然是简单的顺口溜,却是人们长期生活的总结,大家智慧的结晶,我们信手拈来,按照执行,一切就OK了,简单可行。

从字面上看,这句话表达得很清楚:我们的头部要冷一点,脚部要暖和一点,肚子里不要装太多食物。

深层次解读则是:头脑要冷静,可生千方百计;知足常乐,可以稳走八方;控制欲望,能够一生无恙。

妙趣横生的俗语,朗朗上口,特别容易记住。我们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必然大有裨益。


2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这句话,大家想必都知道。

春天里不要急着脱掉棉衣服,乍暖还寒、虚邪贼风容易侵入身体,带来各种疾患。

秋天呢,天气开始转凉,也不要也急加厚衣裳,培养一下身体的“抗击打能力”。为随之而来的冬天,做好“基础建设”。

身体适应能力强了,免疫水平提高了,自然不容易产生疾病。

这些老俗语,我们只需要拿来主义就行,在生活中实践运用,百利而无一害。


3

出汗不迎风,走路莫凹胸。

在中医理论当中,风是一种邪气,一旦侵入身体,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病变。

我们在劳动或者运动以后,身体会出汗,这个时候不可贪图凉快,使劲吹风。这样对于身体的伤害,非常巨大。

出汗时,身体毛孔打开,如果让风邪眷顾,它会无孔不入,攻击身体各个部门。

走路含胸低头,不利于气机生发,久而久之形成身体佝偻,不仅不美观,而且能够诱发多种不适症状。


4

寒从脚下起,病从口中入。

关于我们的双脚,有很多种说法,比如,“脚是人的第二心脏”;脚是人体的根脉所在”;“脚上藏着人体的五脏六腑”等等。

由于我们的双脚,距离心脏最远,所以也最容易被气血“照顾不到”,因此容易“寒从脚下起”。


怎么办呢?除了积极运动,坚持活动之外,最佳的方式,就是热水泡脚了。

睡前泡泡脚,胜服安眠药。

泡脚可以活血化瘀,舒筋行气,对于养生保健,大有裨益。

病从口入很好理解,少吃东西,吃健康的东西,管住嘴巴,守好自己的“天下第一关”。


5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中医讲究,“骨正筋柔,气血自流”。

老人们说,世上本无病,唯有瘀和堵。气滞血瘀,横生百病!

拉筋,其实就是运动的一种,舒展经络,运动周身,让气血“正循环”,贯通起来。


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

身体的康泰,离不了运动的加持。积极而又恒常的运动,让我们精神焕发,意气飞扬。

延年益寿靠自己,态度积极是真理。


6

饱不洗头,饿不洗澡。

这是一个生活小常识,吃得太饱,弯腰洗头,会造成胃气反流,产生各样不舒服。

而饿了,最好不要去洗澡。

因为,洗澡是一项体力劳动,过去人们泡大浴池,是很涣散精神的,肚子里没食身体就会虚弱,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诸如此类的小常识,我们都应该心知肚明,牢牢记在心里,不去犯低级错误。

合理地保护自己,也是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千万不能等闲视之。


7

晚饭少吃一两口,人生能活九十九。

晚上,是离睡眠最近的地方。

人在睡眠中,身体消耗很小,太多的食物在体内堆积,反倒不好,只能加重肠胃负担。

很多地方的人,晚饭是不吃的。所谓腹内无食一身轻”,指的就是晚饭少吃或者不吃。


晚饭少吃,脾胃安和,身体舒坦,更有利于睡眠。而睡眠则是最大的养生保健。

这句话,我们也可以引申一下:降低欲望,不去攀比,知足常乐,人就会快乐成群,活得精彩迷人。


8

养生在于勤,养心在于静。

常言道,一生之计在于勤。

勤劳对于一个人来说,作用强大。

它可以让庸人变成天才;让弱小变得强大;让脆弱变得坚固;可以让贫穷变得富有。

事实上,勤劳不仅可以致富,还可以健身,也可以健心。


纵观古今中外,绝大部分长寿星,都是勤劳的典范,几乎没有懒惰成性的人。

老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人除了动,还需要安静。安静是修身养性的最佳“环境”。在安静里反躬自问,三省吾身,达到思想跃迁,精神升级,境界拔高。


9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现在时代,我们讲究绿色出行,绿色饮食,绿色生活。

在民以食为天的理念下,我们的绿色饮食首当其冲,尤为重要。

从健康学角度看,绿色蔬菜可以帮助我们排除毒素,清理体内垃圾,助力胃肠蠕动,对于身体健康很有好处。

因此,我们平常生活要多吃一些绿色蔬菜。并且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日积月累的好习惯,恰恰是延年益寿的根本所在。


10

活动身体贵坚持;食不过饱饱不卧 。

诚然,身体健康是动与静的结合,是劳与逸的结合,也是张与弛的结合。

结合好了,还要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奇异和强大的效果。


小常识,常常可以派上大用场。

比如,吃饭不能吃得太饱了,否则就会浑身难受,从里到外的不自在。

如果吃得饱饱的,马上就躺下,对于身体更不好了,食物堆积体内,得不到消化和吸收,很容易变成垃圾或者毒素,影响身体健康,给疾病埋下隐患。

#头条创作挑战赛#​

赞 ()